[国家石油和化工网2013-3-18]为了缩小上游油气资源的“短板”差距,中石化除了在海外大肆并购油气资源、国内加大油气勘探力度外,另一条路便是发展煤化工。

在今年年初中石化召开的工作会议上,中石化为煤化工制定了一个10年规划,即加快发展煤化工,加强煤化工战略和规划研究,争取用8~10年时间成为行业领先者。中石化内部人士称,目前中石化能够利用的煤炭资源大约有1亿吨,按照转">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渤海装备公司力保国家重点能源管线用管纪实(图)
储运工程

渤海装备公司力保国家重点能源管线用管纪实(图)

2012/12/4 9:37:48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国家石油和化工网2013-3-18]为了缩小上游油气资源的“短板”差距,中石化除了在海外大肆并购油气资源、国内加大油气勘探力度外,另一条路便是发展煤化工。

  在今年年初中石化召开的工作会议上,中石化为煤化工制定了一个10年规划,即加快发展煤化工,加强煤化工战略和规划研究,争取用8~10年时间成为行业领先者。中石化内部人士称,目前中石化能够利用的煤炭资源大约有1亿吨,按照转换效率,大约能够替代近3000万吨油气资源。“"煤代油气"是中石化一个新的战略。在上游油气资源上,中石化与中石油的差距依旧很大,通过发展煤化工不仅能缩小差距,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降本增效。”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说。

  十年规划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目前国内比较兴起的新型煤化工技术主要有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等。

  在2012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中石化曾提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煤化工发展目标,即未来4年,将建设内蒙古、新疆、贵州、安徽、河南和宁夏等六大煤化工基地。

  这个规划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会议上得到了强化,并将其提高到了战略层面。不过,为此,中石化可能要付出的投资额预计将超过2000亿元。

  事实上,早在2007年,中石化就已经开始在全国“圈煤”。当年,中石化在准噶尔盆地登记了350平方公里的区块,当时的预计储量为150亿吨左右。

  当时,中石化新能源办公室的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这些煤炭资源将主要用来发展煤化工。中石化预计在新疆项目上的投资在500亿元人民币左右。

  但此后数年,中石化并没有真正大力发展煤化工。“原因便是当年煤化工技术还不够成熟,成本太高,国际油价也没现在这么高,发展煤化工划不来。”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的专家说。

  从2007年至今,国内逐步掀起了发展煤化工的热潮,参与者多为拥有丰富煤炭资源的煤炭企业及电力企业。例如,我国最大的煤制油项目为神华所有;大唐集团的煤制气项目也进行得如火如荼。

  煤电企业在煤化工领域内掀起的热潮,大大推动了煤化工技术的发展。在此期间,中石化的策略是一方面继续布局煤炭资源;另一方面则加大煤化工技术的研发力度。

  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的专家称,中石化在煤化工内的战略是以技术、资金和品牌获取资源;同时与大型煤炭企业合作,发挥各自优势。

  按照这个战略,仅2010年,中石化就分别与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安徽皖北煤电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布局煤化工业务。

  2011年初,傅成玉空降中石化后,中石化发展煤化工的步伐也大大加快。当年10月,中石化旗下中原石化60万吨/年甲醇制烯烃装置开车一次成功。

  该项目采用的是中石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甲醇制烯烃工艺(S-MTO)。该项目的成功意味着中石化能够凭借着自主技术大规模进入煤化工领域。

  2011年底,中石化筹建煤化工领导小组,傅成玉亲自担任组长。这也意味着中石化在煤化工业务上的布局开始进入实质性的操作阶段。

  布局“煤代油气”

  2012年9月底,中石化成立中国石化长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长城能源将作为中石化旗下发展煤化工业务的唯一平台,专业负责公司煤化工业务的投资经营、项目建设和专业化管理。“平台搭起来了,战略上也要重视起来,接下来的便是逐步落实。”中石化内部人士说。

  今年年初,在内部会议上将煤化工提高到战略高度,也意味着中石化“煤代油气”的战略布局作用从2013年开始逐步显现出来。

  2月初,中石化对外宣布称,该公司与中国国电集团合作的宁东煤电化一体化项目,部分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已进入施工收尾阶段,煤化工主体装置有望今年10月底实现竣工。

  2月底,中石化总经理王天普在视察中天合创时称,中石化把发展煤化工提升到实现资源替代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要求加快煤化工发展、争取走在全国煤化工发展的前列。

  事实上,自从傅成玉上台之后,中石化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在2012年8月份中石化召开的领导干部座谈会上,傅成玉确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优先把“长板”加长,尽快把“短板”补上,让“长板”和“短板”都变强。

  傅成玉提到的短板便是上游油气资源。与中石油相比,中石化在上游油气资源方面的差距非常大。

  财报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中石油的油气产量为9.97亿桶油当量。相比之下,中石化前三季度共生产油气为3.18亿桶油当量,不到中石油的三分之一。但这种差距很难在国内的油气勘探上缩小。事实上,由于国内的油气资源多为中石油所掌控,国内油气产量的差距反而越来越大。

  为此,中石化近年来不断发起海外并购,目的便是缩小与中石油的差距。而除了海外并购外,中石化的另一策略便是发展煤化工。

  目前,中石化通过前期的布局,能够支配的煤炭量为近1亿吨。若完全将这些煤炭储量转化为油气,可替代近3000万吨油气。

  按照一吨油约等于7.3桶计算,在煤化工领域的十年布局,中石化在上游油气资源方面能够获得约2亿桶油气资源。&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