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石油地质专家林昌荣:中国不是“贫油国”
储运工程

石油地质专家林昌荣:中国不是“贫油国”

2010/3/22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瞭望新闻周刊2010年3月20日]   我们不会在短期内出现石油危机,至少不会在几十年内出现石油危机。关键在于如何将石油预测资源量转化为探明储量和可采储量”
  林昌荣告诉本刊记者,根据全国最新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分析,我国石油地质资源量近千亿吨,石油可采资源量超过200亿吨,迄今只探明几十亿吨,石油资源探明程度不到30%,远低于64%的世界平均探明率;我国石油平均采收率也不到35%,远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这说明,我国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潜力,我们不会在短期内出现石油危机,至少不会在几十年内出现石油危机。关键在于如何将石油预测资源量转化为探明储量和可采储量。”林昌荣说。
  他十分肯定地表示,中国并不是“贫油国”。“在中国,至今没有发现大规模或多个大型油气田,并不能说明中国地底下缺少油气,只是中国油气成因极为复杂,一方面,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黄河三角洲等沉积盆地基底都很深,加之中国的地形复杂,沉积盆地受到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股力量的混合作用,使得油气成藏分布规律十分复杂;另一方面,我国油气藏类型多种多样,勘探开发有很多理论技术问题需要突破”,“地下有石油,但还没有被发现,或由于当前的技术问题,无法拿到地面上来使用,那是可以通过理论创新、技术进步得到改善或消除的,中国正处于此阶段”。
  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学家刘光鼎院士曾对我国油气资源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告诉本刊记者,“中国的油气好比是四层楼,最底下是早古生代的,依次是晚古生代的,中生代的——我称之为前新生代残留盆地,随后才是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盆地,中国50年的油气勘探只停留在浅层,还有三层没有挖掘和开发,应该到古代的海相地层里去找油气。”
  刘光鼎说,“两次油气资源评价都说明,中国油气资源的潜力巨大,目前探明储量不到1/3,至少前新生代海相碳酸盐岩领域就有待于勘探开发。……中国油气资源的前景是美好的,只要我们针对中国的地质情况,大力发展地球物理方法,就一定可以找到并开发出更多的油气资源。”
  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对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45%以上,已超过国际石油安全警戒线(40%),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石油的对外长期依赖性和负面作用。而我国在石油勘探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装备制造能力还很不够,这导致石油公司每年都要花巨资购买国外的设备和软件。
  “加快提升我国石油工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加强油气勘探、预测技术理论体系的创新,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符合中国油气分布规律的新的油气理论、方法、技术并以此指导我国的石油勘探,将地下石油资源量转化为地面可用能源,应是打破目前这种尴尬局面的最佳途径。”
  林昌荣不无遗憾地说,“长期以来,在自主知识产权和企业创新的核心技术上,我们缺乏自信心,往往自己搞出来的东西,自己不敢相信或是不愿意相信。而在没有外部坏境的推动下,再好的东西也难以实现。所以创新环境建设亟待加强。”
  许多跨国公司抢滩中国,要联合开发中国的油气田,这让林昌荣忧心忡忡。
“有关方面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石油是战略物资,是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绝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损害国家的长远利益。我国现在的经济技术实力已具备了独立开采油气的能力,绝不能轻言与国外的合作。否则,我们丢掉的不仅仅是市场,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命脉。”林昌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