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专家呼吁各地“乙烯项目建设应缓一缓”
储运工程

专家呼吁各地“乙烯项目建设应缓一缓”

2010/1/8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能源报2010年1月4日] 2009年12月28日,中石化所属镇海炼化100万吨乙烯工程正式建成,该项目的建成将使镇海炼化具备2300万吨/年炼油能力和100万吨/年的乙烯生产能力,成为全国最大的炼油企业和乙烯生产基地。
  此次浙江镇海炼化的乙烯项目的投产,意味着我国将完成乙烯产业在沿海地区的全面覆盖。至此,我国乙烯已形成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为主要产区,遍及中西部地区的格局,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规模扩大 布局优化 
  乙烯被称为“石化工业之母”,然而国产乙烯的市场占有率一直较低。为此,国内三大石油公司近年来都纷纷加快了乙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步伐。
  新建和改、扩建乙烯装置规模一般在80万—100万吨/年。与此同时,乙烯工业的布局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日趋优化。
  中石化正在建设的武汉80万吨乙烯项目,是我国中部地区首个大型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它的兴建填补了我国中部地区大型乙烯厂的空白,新疆独山子、四川彭州等项目的开工建设则标志着我国在加快东部、东北和沿海地区乙烯工业发展的同时,开始兼顾中西部地区乙烯工业的布局。
  但是有这样一组数据同样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2008年我国乙烯产量为1025.6万吨,同比下降2.1%,是近年来少见的。同时,乙烯主要下游产品的产量增速也明显下降。   而“十一五”规划的大部分乙烯项目将在规划末期投产,2009年5月出台的《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也要求“十一五”规划的乙烯项目在2017年全部投产,因此预计“十一五”末期,我国乙烯产能增长速度将达到一个新高潮。但届时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规划后期乙烯需求增速显然将放缓。   从世界范围来看,根据美国化学品市场公司预计,随着中东地区的乙烯项目的复产和增产,2010年全球乙烯产能将过剩1700万吨,约占全球总需求的15%,这对我国乙烯产品也会带来相应的冲击。   因此,中石化相关人士日前这样指出:“我国企业竞争能力并不强,随着产油国产能的迅速扩张,全球乙烯产能已经过剩,因此现在我国如果再盲目发展乙烯产能,而不注意乙烯产业布局的调整,必将被市场淘汰,造成更大的损失。”   原油供应是最大的挑战   虽然一批大规模乙烯项目相继投产,但如何保障乙烯生产原油的充足供应,对我国乙烯工业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中石化有关人士表示,生产1吨乙烯需要2吨石脑油,参照国内炼厂标准来看,1吨原油大约产出0.3吨石脑油。照此计算,中石化新增的乙烯产能需约2000万吨原油。   由于没有充足的原油供应保障,先前中石化在中部地区一直没有建设大规模炼化项目,沿江的一些项目多是吃“杂粮”,武汉的80万吨乙烯和九江的综合炼化项目就是如此。而天津百万吨乙烯项目则是和国外合作,由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每年向该项目提供1000万吨的原油配额。   近年来,中东地区各产油国正在改变发展战略,已由过去单纯依赖油气资源出口向上下游一体化发展,加快乙烯工业建设的步伐,这对国内乙烯市场的冲击将不容忽视。根据预测,2012年中东地区的乙烯产能将达2800万吨/年。未来中东地区将超过西欧成为世界第三大石化产品供应地区,形成北美、亚洲、中东和西欧共同竞争的世界石化产业格局。   占据国内乙烯产能近七成的中石化虽然拥有靠近市场、上下游一体化、大型化的优势,但在原料成本上却没有中东的优势,乙烯项目在上游将受制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而下游国外旺盛的乙烯生产也将对国内价格带来巨大冲击。   前些年,有些地方希望通过乙烯项目在当地落户,带动本地石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乙烯是高耗能和高耗水的产业,产能的相对分散,将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加重企业节能减排的负担。   此外,虽然我国一些乙烯装置国产化率已经达到70%以上,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技术差距,装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认为,乙烯项目的建设应缓一缓,视下游市场需求恢复状况及竞争对手的推进速度而定。盲目的上马,将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原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曹晓晞这样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