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2010年:低碳经济持续升温 传统能源支柱地位稳固
储运工程

2010年:低碳经济持续升温 传统能源支柱地位稳固

2010/1/5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新华社信息北京2009年12月30日]  当世界大部分经济体还未摆脱金融危机的阴霾,2009年我国经济走势呈现亮丽的V形曲线,成功实现8%以上的增长速度。与此对应,全年我国能源供求经历了从低迷到回稳的过程。国家能源局近日的工作会议指出,当前中国能源供求总体上将保持相对宽松的局面,2010年是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
  毋庸置疑,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将继续向更清洁、更高效的目标迈进,国家能源局已经确定201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左右的目标。业内人士认为,面对我国多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2010年我国将有规划地发展新能源,低碳经济在新的一年里持续升温;与此同时,传统石化能源在短期内的支柱地位不会动摇。
  2010年低碳经济发展方向不改
  新能源产业的长期发展,无论是从应对气候变化抑或保障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都是一个重要产业,低碳经济的发展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投资机会。回顾2009年,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智能电网成为了市场最热门板块,国家出台的《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金太阳示范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规,为清洁能源的发展创造了补贴、税收优惠政策。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梨认为,2009年是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积极发展的一年,无论是风能、太阳能,还是核能的发展,都超出了既定的目标。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个经济模式,其实质是能源的高效利用和清洁能源的开发,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是2010年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12月23日的国务院文件也指出,未来要在禁止对严重产能过剩项目盲目放贷的同时,明确提出要加大对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可以预见,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受到更多政策倾斜。
  1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表示,“明年的投资力度不减,但其内涵也要发生变化,就是要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更加重视技术创新,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在中央多次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政策取向下,清洁能源的发展将持续2010年的强劲势头。
  发展清洁能源面临几大挑战
  我国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现状无法扭转,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我国装机的75%还是燃煤火电,太阳能发电成本仍然无法与传统火电相竞争,水电开发项目也有所放缓。
  据粗略估算,要实现2020年的减排目标,届时中国水电装机要达到3亿千瓦以上,核电投运装机达到6000至7000万千瓦以上,风电、太阳能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1.5亿吨标准煤以上。
  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金融研究院院长何世红认为,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一方面可以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另一方面可以调整能源结构,推动可持续发展,从而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增加低碳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他同时提醒,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其技术与革新尤为重要,中国作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突破老路,研发和拥有核心技术,进而开拓低碳发展的新领域。
  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近日指出,发展新能源任重道远,中国新能源发展面临四大挑战:一是国家在新能源发展上还缺乏一个周密、细致的规划;二是在技术方面,自主创新不够,与国外的差距比较大,亟须加强自主创新;三是新能源的成本普通比较高,需要进一步地降低;四是一些企业追求短期的利益,存在过分炒作。
  对此,成思危提出以下建议: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相结合,在技术上取得突破;通过计算环境成本来给新能源一定的补贴,使相关技术快速发展;通过国际上的CDM机制取得一定的补偿,在碳交易上中国还有大量的文章可做;对于单个企业来说,要优化供应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
  传统化石能源尚无法被取代
  人类应用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的历史是150年,石油和天然气产业至今有近100年的时间,新能源的使用可以被称为产业的时间不过十几年。而真正开始规模化应用新能源,也就是五年以内的事情。新能源产业要成为能源供应的支柱至少在几十年以后。
  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10年世界经济黄皮书指出,新能源发展前景被市场看好,可再生能源发电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风电是在技术和成本上最具竞争力的新能源形式。但新能源尚无法替代化石能源,化石燃料仍将在能源构成中居主导地位,新能源将长期作为化石能源的补充角色而存在,石油仍然是最重要的单种燃料。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认为,不管是新能源,还是传统能源,能源就是能源,是满足人类发展的基本需求的东西,不能炒作,也不能包装。能源要卖一个平价,成为大家都能接受的能源,需要大规模的生产。火力发电等传统电力都是这样做起来的,水电产业每年上亿千瓦,设备生产只有三大动力集团,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变压器每年上亿千瓦的输变电装备,就是特变电工和天威保变在做。新能源设备生产要上规模,上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供应商必须要为社会提供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或者无污染的廉价能源,在未来的市场中才有生存空间。
  李俊峰指出,目前国内不少地区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把新能源产业打造成一个拉动内需、摆脱经济危机影响的产业。但新能源产业实际上还很弱小,不应该被赋予太多的责任,给它赋予太多责任会令这个新兴产业不堪重负。他强调,新能源是未来的希望,但不是今天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