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煤层气应统一规划产业化发展
储运工程

煤层气应统一规划产业化发展

2009/12/7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能源报》2009年12月3日]  我们没有把煤层气当做一种资源去慎重开发,而是以保证矿井安全为主要目的,各个煤业集团各扫自家门前雪,依靠自己的力量搞一些抽采和利用工作。煤层气开发上的技术、人才、设备、输运力量薄弱分散,抽采上企业各自为战,统一的商业化利用市场也没有形成。
  煤炭大省山西同时也是煤层气大省,拥有中国煤层气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山西能源产业集团是山西唯一确定以煤层气为主营产业的大型国企,十余年来致力于山西煤层气产业政策、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率先实施了一批煤层气产业示范项目,不仅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大量开发利用的数据,而且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及国外一批战略机构和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山西能源产业集团牵头发起的山西煤层气行业协会,联合省内外大型企业、科研机构、战略投资者,承担参与制定行业政策、编制行业规划、组织技术交流、提供信息咨询、开展教育培训的职能。日前,《中国能源报》记者就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的有关问题,独家专访了山西能源产业集团董事长、山西煤层气行业协会会长张亮。
  煤层气产业化市场潜力巨大
  中国能源报:山西能源产业集团是为数不多的确定以煤层气为主业的大型国企。为什么作这样的选择?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的前景如何?
  张亮:煤层气,是赋存在煤层中的高热值非常规天然气,俗称瓦斯。它往往是造成恶性煤矿事故的罪魁祸首,但如果合理抽采加以利用,就是优质洁净能源、重要化工原料。煤层气也是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崛起的新型能源。
  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最新评价资源总量是36.7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国内目前常规天然气的地质资源量。我国已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为1180亿立方米,是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的世界第三大煤层气储藏国,资源前景相当可观。
  在当今世界能源短缺与环境压力并存的条件下,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对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能源产业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所以,煤层气的开采利用,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能源报:当前国内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   张亮:去年,全国共抽采瓦斯56.7亿立方米,利用1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和10.65%,共钻探各类煤层气井约3400口,形成地面煤层气产能约20亿立方米。但是,当前我国煤矿瓦斯抽采量与煤层气资源量很不协调,去年地面煤层气产量仅完成规划目标的10%左右,实现煤层气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艰巨。   但作为一种新能源,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国内煤层气开发利用具有突出的优势和发展潜力。首先在开发利用环节上,对煤层气进行回收利用,是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消耗及环境保护为一体的项目,符合国家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其次在市场需求上,201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市场供应缺口较大,煤层气可与天然气同输同用,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其三,资源和管网条件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全国95%的煤层气资源分布在晋陕、内蒙古、新疆等四个含气区,西气东输管线和陕京管线为开发利用煤层气富集区资源提供了良好的输送条件。尤其是年初国家“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的启动,也将增强中国煤层气开发利用的能力。   抽采利用企业不宜各自为战   中国能源报:我国煤层气产业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国外煤层气开发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张亮:目前我国煤层气开发几个关键工序所用的施工设备供应不够充足,加工价格偏高。比如在煤层气垂直井钻井施工中,我国普遍采用煤田地址勘探钻机和泥浆钻进,而对煤层气开发最有利的空气钻进设备,目前国内仅有有限的几套,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煤层气增产所需要的压裂施工设备,除满足石油天然气行业施工以外,可供煤层气开发使用的极其有限;液氮压裂篷泵车更是稀缺,很难组织规模化的施工。这不仅使得煤层气井规模发展的速度受到限制,而且施工价格较高,增加了成本,制约了煤层气开发的产业化。   在专业化队伍的建设上,目前我国垂直井施工中从事煤层气钻井的队伍多是煤炭地质行业的人员,垂直井射孔、压裂、水平井施工等环节多是石油行业人员,两支队伍虽各有所长,但都需要针对煤层气开发进行专门的培训学习。   在开发技术体系上,眼下开发工艺以垂直井压裂和多分支水平井为主,施工手段相对单一,其他工艺如U型井、液氮压裂、二氧化碳注入、洞穴完井等也进行过尝试,但都没有规模应用。这些工艺多是在借鉴国外的工艺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需要加强研究同我国各地地质条件相适应的开发工艺和技术手段。   我国煤层气开发已有10多年时间,却迟迟不能大规模产业化。和国外的情况进行研究对比,首先是资金投入远远不够,比如美国在10年时间内仅在科研领域就投入了60亿美元;其次是管道和民用设施尚不完备;再次是抽采技术研究匮乏,国外的技术体系只适应国外的煤层气地质条件,而我国的煤层气赋存条件与国外存在巨大差异,必须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   最重要的是,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把煤层气当做一种资源去慎重开发,而是以保证矿井安全为主要目的,各个煤业集团各扫自家门前雪,依靠自己的力量搞一些抽采和利用工作。煤层气开发上的技术、人才、设备、输运力量薄弱分散,抽采上企业各自为战,统一的商业化利用市场也没有形成。而各个中小煤业集团,由于各种原因,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更是发展缓慢,导致宝贵的煤层气资源长期被白白浪费甚至成为矿难之源。   健全煤层气产业化支撑体系   中国能源报:山西是煤层气大省,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具有哪些有利条件?发展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张亮:山西是全国煤层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并且具有分布集中、埋藏浅、可采性好、甲烷含量高等特点,具备大规模开发的资源优势,是中国最具开发前景的煤层气开发利用基地。山西地处我国中部,紧邻京、津、豫等大中城市及能源紧缺的中、东部省区。省内煤层气勘探开发区域交通便利,经济发展基础较好,有利于煤层气的规模开发与有效利用。在技术上,晋城大宁矿区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试验的成功标志着地面煤层气开发技术基本成熟,采空区煤层气抽采、低浓度煤层气提纯、乏风煤层气利用等井下煤层气抽放新技术已引起国内外有关开发利用企业的关注,煤层气发电和民用燃气技术日益完善。   煤层气产业化这一系统工程,必须获取资源、市场、技术、人才、政策和资金等要素的优势,才能通过积极而稳妥的实践向前推进。资源方面,需要加大投入,通过地质勘探将资源储藏量转化为探明保有量,并落实为可采储量;技术方面,必须大胆创新,使煤层气从勘探、开发、储存、输运到最终利用的各个环节都能采用适合自身条件的高新技术手段去解决;同时市场要商业化,队伍要专业化。在融资方面,除了自筹资金、政府拨款、银行贷款外,山西能源产业集团还可以积极争取外国公司投资和国际机构优惠贷款,同时还可以组建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在具体实施上,山西应建立健全煤层气开发利用监管体系,成立责任机构,明确职责,完善立法和制定有关政策,严格勘探开发煤层气企业的技术、资金、管理和人才的准入标准,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坚持国家统一规划、总体开发,稳步推进,避免项目一哄而上,防止资源和资金浪费。此外,还应深化煤层气开发利用体制和机制改革,建立煤层气开发利用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基地,建立健全煤层气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分门别类有步骤推进煤层气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