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能源价格不应简单国际化
储运工程

能源价格不应简单国际化

2009/11/9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能源报2009年11月5日]  价格问题在很长时期里都是能源发展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在全球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能源价格走向值得关注。
  一般而言,能源价格走向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能源市场供求关系,二是能源市场规制(Regulation)结构。
  从资源的绝对稀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上来看,能源市场供求影响下的能源价格走向是趋高的。这显然与当前能源价格的短期反复波动不相符合,其原因就在于能源价格走向受到了能源市场规制结构的较大影响。
  能源供应过程中,市场和非市场的工具同时发挥作用。无论是传统能源还是新兴能源,其供给规模都受到了来自市场外的政府、能源组织政策的影响,这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会改变技术意义上的资源稀缺性,使其变得更为稀缺或者不稀缺,从而使其供给水平偏离市场均衡。基于本国发展需要,政府对能源价格的直接干预,其中既有对于价格的直接管制和控制,也有通过税收、补贴等方式的间接管制,这些管制政策在国与国之间又不尽相同,这就意味着能源市场被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封闭市场,从而加剧了能源价格走向的复杂性。在众多依赖能源进行生产的商品中,有相当比例的商品属于国际市场上的非贸易品,但其市场供求关系最终也将传导到能源市场上,这决定了能源价格在区域和国家间必然是具备一定差异性的,简单地将能源价格进行国际化会造成这些产业资源配置的扭曲。
  在当前各国采取不同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情况下,能源价格走向更趋曲折。首先,各国对于低碳新能源发展的态度不尽一致。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在新能源产业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但却受到了传统能源产业的抵制。同时,新能源的生产成本目前还大大高于传统能源,其现实应用前景并不明朗。如果没有政策的助力,新能源是无法在中短期内撼动传统能源地位的,也就是说从能源供求关系上无法改变当前的格局。就此而言,新能源的已有发展对于能源价格并无影响。其次,在世界的主要排碳国家中,美国、中国都已经开始着手制定改变能源结构的清洁能源法案(或可再生能源法),其短期目标是通过政策管制改变新旧能源间的生产成本结构,最终促成新兴能源在应用上占到15-20%比例的结果,这显然给当前能源价格走向带来不少变数。究竟是会造成未来能源价格的长期高企或是低走,目前来看还是未知数。但从短期来看,这一举措应会带来能源价格的高升。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结构总体上的低碳发展将改变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方式和水平,供能方式、交通、建筑以及各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都将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密度。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极有可能探索出一条低能耗的发展道路,在此目标下,未来能源价格走低也并非不可能。
  总之,低碳发展背景下,能源价格走向更趋复杂,国家和地方能源发展规划都应对低碳及相关影响因素予以综合考虑,政府的能源价格政策应以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其服务于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为最终目标。  (作者:李志青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