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于庆泰:不应当由中国来为发达国家过去的排放“买单”
储运工程

于庆泰:不应当由中国来为发达国家过去的排放“买单”

2009/9/10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新华社信息上海2009年9月7日]  中国外交部气候变化谈判大使、特别代表于庆泰在上周出席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举行的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资金合作论坛上指出,不能用控制排放的方法来限制中国发展,也不应当由中国来为发达国家过去的排放“买单”。
  于庆泰指出,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村,气候变暖关系到人类的共同利益,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在这方面,中国采取了有效的手段,通过各项节能减排措施,中国每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亿吨。同时,中国已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10%,并且有望到2010年实现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这些数据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但于庆泰强调,片面夸大或炒作中国现阶段的排放量和未来趋势,将影响到中国的发展。他认为,针对二氧化碳排放,目前有两种误区需要澄清。其一,是只看当前不看历史,另一个误区,是只看排放总量不看人均量。目前,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这和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能源消耗量增长是正常的。事实上,有关调查显示,在造成温室效应的温室气体中,有80%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排放的。因此不能用控制排放的方法来限制中国发展,也不应当由中国来为发达国家过去的排放“买单”。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周亚在会上表示,上海市政府正在考虑下一步借助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这个平台在浦东新区进行排污权交易,这也是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的又一新尝试。据有关方面测算,至2030年,全球近三分之二的减碳潜力将来自节能和新能源,造林和防止森林退化也将占到25%。碳捕捉和CCS将占到11%,世界各国纷纷将其作为战略方向,不断加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