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专家谈石油企业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策略
储运工程

专家谈石油企业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策略

2009/7/17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油报2009年7月15日]  专家认为,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石油石化企业,既要做好长期应对金融危机影响的准备,又要抢抓机遇,调结构,练内功,增强全球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努力创造新形势下的发展新优势。
   危机尚未消除——千日积薪一日烧
   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及时出台并全面实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中国石油石化企业抢抓机遇,认真落实相关产业政策,科学应对,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介绍,部分石油化工企业经济运行出现回暖迹象,特别是5月份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当月规模以上生产企业实现总产值环比增长7%,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环比增长6.6%,炼油行业环比增长12.4%。能源和部分主要化工产品产量保持增长,在协会重点跟踪的62种(类)石油和化工产品中,产量同比增长的占到68%。
   李勇武同时指出,在全球经济走势整体放缓、需求下降的大背景下,行业经济还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石化市场需求总体依然疲弱,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从目前的形势分析,行业经济整体回暖还需要一个过程,依靠扩大内需弥补外需萎缩的缺口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保持行业经济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
   “全球经济恢复将是缓慢的。要回到常态,可能还得一年左右的时间。所以我们要有长期的准备。”中科院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范英说。
   值得注意的是,采访中几乎所有的专家学者都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不会也不可能根本改变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作用下,石油石化行业向前发展的基本态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也就是说,石油石化行业仍处在发展的一个战略机遇期。    顺应能源新局——春江水暖鸭先知    “当前,中国石油企业应准确识别目前所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密切关注世界能源格局的变动,对中长期战略适时作出调整。”中国石油大学能源专家郭庆方就下一步企业如何应对危机提出建议,“中期应关注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和国际上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新动向;长期应关注世界能源格局的潜在变化。”    郭庆方说,从国际传统能源巨头的探索来看,他们进行的战略调整并不是简单的业务变化,其背后隐藏着世界能源格局大变革的潜流。国际油价高位振荡和全球气候变化,使得世界能源格局正酝酿着一场变革,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他认为,这场变革在短时间内还看不出大的成效,但一旦变革跃过其阈值,就会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中国石油企业在当前,既要更好地发展油气传统能源,提高竞争能力和企业发展绩效,又要未雨绸缪,积极主动地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未来的能源竞争和企业永续发展提前布局。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肖建军教授认为,“中国石油企业可以加大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在保证石油稳定供应的同时,保证未来为社会多提供绿色能源产品,提高企业在现在和未来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稳定、均衡、安全、廉价、清洁、多元的能源供应的能力。”    调结构优布局——修炼内功强筋骨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经济衰退,消费低迷,生产受到抑制,企业效益下滑,经营管理面临巨大考验。在市场和现金流的双重挤压下,降低成本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而改造、关停、淘汰那些“三高一低”装置、技术和产能,自然是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收缩产业链、增加现金流和降低成本的首要选择。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原有的那些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产能慢慢地会变成企业的包袱。这次危机可以说是一个契机,它可以促进企业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把一些更低碳或者更高效的产能调整进来。”范英说,“金融危机可能会加速这个过程。把工夫放在修炼内功上,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期。”    李勇武也认为,石油企业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国内变化的消费需求。    按照以往经验,后危机时代,各国政府普遍会以各种方式保护本国企业,振兴本国经济。“石油石化企业应把国内市场作为近期市场扩展的主阵地。”肖建军说。    “中国目前的石化工业管理体制和石油石化企业的综合实力,决定了企业可以通过营销手段进一步拓展国内市场。”肖建军说,“建议下一步在拓展国内市场中,石油企业产品营销可以和企业价值营销相统一,将营销人员各种营销活动建立在保证企业价值最大化方面。价值营销最大的优点在于它将营销活动确定为企业战略形成过程当中一个关键的枢纽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