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东北管网改造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储运工程

东北管网改造工程取得显著成效

2009/3/25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油气管道网2009年3月23日]日前,记者从管道公司获悉,被喻为中国石油“功勋管道”的东北管网,经过恢复性安全改造,目前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经过改造,管道安全性增强,形成了我国首套严密的动火投产管理模式,开世界管道储运领域边运行边改造先河。
  东北输油管网自1970年8月3日开始建设,到1975年9月先后建成了大庆至抚顺、大庆至铁岭(复线)、抚顺至鞍山、铁岭至秦皇岛、铁岭至大连、丹东至朝鲜等8条输油管道,有输油泵站34座及输变电、通信、油码头等配套设施,是我国第一条大口径、长距离输油管网,现年输量近4000万吨,占全国原油年产量的30%,占全国原油管输量的50%以上。自1971年投产以来,东北管网已累计输送原油逾12亿吨,确保了30年来大庆油田和吉林油田高产、稳产原油安全平稳外输,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东北管网由于多年连续运行,管道腐蚀老化现象非常严重,安全隐患增多,严重威胁输油生产安全。为此,从2005年开始,集团公司科学决策,对东北管网进行恢复性安全改造。在运行输油管道上进行大规模改造,在我国尚属首次,输油生产与改造交叉进行,动火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如何安全完成改造是一个难题。
  负责施工组织的管道公司成立了项目部,参建人员在东北大平原摆开改造战场,各大中型河流、公路、铁路穿越,阀室改造和改线等项目全面展开。截至目前,各项主体工程已相继完成,一部分改造项目已竣工投产,工程整体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2008年底,东部管网改造工程已完成穿越河流改造70项、穿越铁路改造6项、穿越公路改造10项、局部改线10项、新增阀室及阀室改造工程47项、切除联通线1项,集中整治了重点安全隐患。
  在整个管网改造过程中,管道公司牢固树立“事故是可以预防的、风险是可以预控的”理念,在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的基础上,把“三穿”部位确定为整治重点,优先安排改造。特别是针对河流穿越段的隐患问题,集中力量,抓紧解决,所有大型河流穿越段的隐患已经基本排除。去年,通过“防恐、防汛、查隐患”专项检查,识别出庆铁线双树子河、小沙河,铁秦线六股河等多处风险管段,及时采取加固等防范措施,有效避免了汛期管道事故的发生。
  面对管网输量极不均衡、俄油顺序输送工艺条件苛刻等困难,管道建设者创新动火施工管理理念,树立“安全动火、清洁动火、健康动火”理念,强化“动火就是动准备”的思想,注重动火投产全过程管理,在细节上下工夫。现场人员严格执行动火施工及投产管理办法,从准备工作开始,一直到撤离现场,实时监督检查,坚决制止违章操作。同时,根据气候特点,合理安排动火施工顺序,从南向北推进,加快了工作节奏。他们根据施工任务特点安排施工力量,保证了施工时间的合理利用和施工力量的合理分配。采用不停输封堵技术,保证了动火计划顺利实施和输油生产正常进行。特别是去年奥运期间,顺利完成了133处一级动火施工和投产任务。他们注重总结,将科学、规范的动火管理办法提升为管理标准,《输油管道动火施工管理创新》项目荣获2008年度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在4年的管网改造中,现场指挥人员多次召开协调会,现场办公,协调各方关系,及时解决难点问题,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有效地保证了各项工程按目标顺利进行。参建人员发扬铁人精神和吃苦耐劳、连续作战的作风,风里来、雨里去,斗严寒、战酷暑,吃在工地、住在民房,起早贪黑加紧施工。在动火施工中,现场作业难度大,参建人员超强度劳动,超常规安排施工周期,确保了施工顺利进行。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工程实行大项目管理,管道建设者根据施工实际,组织机关部门、设计单位相关人员并邀请专家共同讨论,注重发挥监理作用,多次进行质量飞检;严把设计、招标、方案审查、物资采办关,有效地控制了投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了工程质量;规范竣工资料,为最终验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