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抗震救灾:中国石油兰成渝管道“立大功”
储运工程

抗震救灾:中国石油兰成渝管道“立大功”

2008/6/25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经济参考报2008年6月24日] 经历四川汶川大地震袭击,又经历了惊心动魄堰塞湖泄洪考验,我国西南地区惟一成品油管道——中国石油兰成渝管道安然无恙。5月13日以来,这条管线日平均向川渝地区输送成品油1.59万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张国宝感言:“抗震救灾,兰成渝管道立了大功。”
   抗震救灾“立大功”
  中国石油兰成渝成品油输油管道,干线全长1252公里,输油能力达每年600万吨以上,川渝地区70%以上的成品油来自这条管线。因此,兰成渝管道被称为川渝地区能源保障的“生命线”。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突发里氏8.0级大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肆虐,道路塌陷、通信中断……穿越整个地震灾区的兰成渝管道安然无恙。
  强烈地震造成河道堵塞,形成多个堰塞湖。特别是位于四川省绵阳市的唐家山堰塞湖水量突破2亿立方米,受余震、上游降雨量、坝体地质构造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堰塞湖溃坝对下游约60公里的兰成渝输油管道涪江穿越构管线成严重威胁。
  2008年6月10日下午3时许,举世瞩目的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开始。在历经7米多深浊浪洪峰近8个小时的冲刷之后,兰成渝管道再一次承受住了考验。
   精心打造“生命线”
  据了解,兰成渝管道是一条直径不到500mm、壁厚不到9mm的钢管管道。是什么让这样一条钢管经受住地震和泄洪两次如此重大的考验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该工程设计单位的负责人、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旭。
  “兰成渝管道起于兰州,途经甘肃、陕西和四川三省,终点抵达重庆市。”董旭说,“作为世界落差最大的长输管道,兰成渝管道线路长、压力高,因此当初设计难度和施工难度相当大。”
  董旭告诉记者,在工程可实行性研究阶段,管道工程公司的专家及设计人员就已经根据现场勘查调研情况,制定出了一整套应对地质灾害的预案并实施到设计中,以减少或降低地质灾害对管道带来的危害。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严格依照设计规范、结合地质灾害评价报告进行设计,可以绕避的地质灾害进行局部线路的优化调整,不可以绕避的地质灾害采取其他工程措施,比如:加大管道壁厚、断裂带位置用松散土回填、不使用弯头避免应力的集中、着重地貌恢复等。在建设运行阶段,施工单位精心组织、严密施工,运营单位的悉心维护,分阶段动态的区域治理,都是保障这条生命线能够经受住严峻考验的必备条件。
  “特别是在兰成渝管道穿越涪江段,我们设计的最大抗洪水能力是1.5万立方米/秒。根据绵阳市应急指挥部的测算,6月10日,唐家山堰塞湖泄洪洪峰经过涪江兰成渝穿越管线时的最大泄洪流量是7000立方米/秒。”董旭说,“但为安全起见,我们当时仍然对兰成渝管道实施了保护性关停。结果当然安然无恙。”
   科技铸就“金牌”工程
   据介绍,兰成渝管道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独立踏勘设计完成的成品油管道工程,2006年获创“线路最长、落差最大、压力最高成品油管道工程中国企业新纪录”,今年荣获国家设计金奖。
  “兰成渝管道只是我们设计完成众多油气管线之一。”董旭介绍说,管道工程公司自1970年成立以来,依靠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过硬的技术力量,先后在国内外设计建设了可输送各类介质的大口径长距离管道5万多公里,大中型储罐近2000万立方米,承担国内80%以上油气管道工程的勘察设计任务。并获得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在内的多项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