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三公司兰郑长管道工程回眸
2008/1/31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IV>
规划中的中国石油储备体系由四个部分构成: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地方石油储备、三大石油公司商业储备和其他中小型公司石油储备。小型公司石油储备事实上也是企业商业储备,而地方石油储备似乎是IEA成员国机构储备的中国变种。IEA成员国平均应急储备水平已经达到134天,中国如果也采用这一标准,扣除现有21天的商用储备后,由于地方石油储备还没有建立,因此,应该建立的战略石油储备水平为113天。可以说建立“90天标准”是完全必要的,不过事实上是低标准。
中国已经开始建立应急石油储备。中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选址原则为:进油方便、出路畅通、靠近炼厂、快速反应。首批四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2006年起陆续建成并已经注满,这四个基地的总容量为1600万立方米,约合1368万吨,依据2007年的日进口量44.41万吨计算,相当于30.6天的进口量。再加上相当于21天进口量的全国石油系统内部商用石油储备,总共拥有的储备能力为51.6天的进口量(以2007年的用量计算),还不及日本1974年底所具有的60天民间石油储量(日本1978年开始建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总体而言,第一期基地的储备量较小,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是经济性的,而非战略性的。
第一批石油储备基地选择东部沿海,第二、三批墓地将逐渐向东南沿海以及内陆布点,这主要是考虑将来的能源安全,内陆地区炼油厂也将布点并逐步推进。中国计划通过第二、三期SPR基地建设,将应急石油储备水平提高到90天净进口量的水平(简称“90天标准”)。据悉,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兰州、都善由于可以就近利用中哈原油管道注油料而进入第二批名单,其它地址未公布。第三期的储量与第二期相同,均为2800万吨。这样,三期总共储量为6968万吨。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势头还能维持20年以上。世界能源机构的《2007年世界能源展望》也认为中国在2020年之前,石油消费的年增长率可能会达到4.8-5.2%。中国在1998-2007的10年里,石油消费的年均增长率为6.60%,而产量年增长率才1.55%,二者的差额或曰净增长率为5.05%。因此,可以假定到2020年,中国每年石油消费增长率为5.0%。以2007年的消费量3.680亿吨为基数,2015年和202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将分别达到5.437亿吨和6.939亿吨。国内年产量按照最高业内公认不大可能达到的标准2.0亿吨计算,2015年有3.437亿吨需要进口(占消费量的63%),即每天进口692.07万桶,而90天的净进口量(即SPR储量)应为6.23亿桶;2020年有4.939亿吨(占消费量的71.17%)需要进口,即每天进口995万桶,90天净进口量为8.95亿桶。相比之下,中国预计在2020年完成的三期SPR基地总共储量只有5.13亿桶,按照上述995万桶进口量计算,只相当于46天的进口量标准,还达不到2015年应该达到的储量。
许多人以“中国的能源自给率达到90%”、“石油储备很贵”、“中国富煤少油缺气”等理由来说明中国不需要达到90天标准。这些观点很可能是短视和片面的。石油消费具有相当的刚性,尤其是对中国这样快速发展的经济体来兑。如果中国希望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中国想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如果中国真想进一步融入世界并充当一个负责任的大国,“90天标准”可能是绕下过去的一个坎,应该尽早达到。IEA的“90天标准”己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具有内在的合理性,中国在这个问题上“独树一帜”的做法很可能行不通,也不值得提倡。
中国应急石油储备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石油消耗供给缺口不断增大乃至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使得石油战略储备工作提上了我国建设日程。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涉及到储备目标、方式布局、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筹集与管理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轨道,并由此带来对能源和原材料的高需求,特别是石油的高需求。因受资源条件限制,国内石油供需矛盾突出,供需缺口逐年拉大,遂于1993年由石油净出口国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此后,国内石油产销逆差急速扩大,进口原油愈益增多,到2000年石油净进口量已高达7000万吨,预计到2010年超过1.2亿吨,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将由1999年的30%迅增为2010年的约40%。由此可见,中国已跨入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大国行列,中国已进入大量使用进口石油的时代。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建立石油储备已是大势所趋。
中国石油储备体系四个组成部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