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科技  >  追寻精神的力量:管道铁军打造油气智慧管网(图)
石油石化科技

追寻精神的力量:管道铁军打造油气智慧管网(图)

2020/4/9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走进集团公司石油精神教育基地(17)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0-04-08]
  在我国辽阔的大地上,一条条钢铁巨龙蜿蜒延伸,将宝贵的油气资源输向四面八方、千家万户。作为国家能源动脉,油气管道承载的不仅仅是能源,还凝聚着四海为家管道人的精神与汗水。
  49年前,东北的秋冬早早袭来,寒霜白花花地铺了满地。泥水没过膝盖,带着冰碴寒冷刺骨,却挡不住挽起裤腿干劲冲天的人们……管道人头顶青天,脚踏荒原,将“八三”会战载入史册,中国长输管道建设由此发轫。
  时光的车轮悠悠转动,作为“国家队”和“主力军”,今天的管道局经历风雨,华美蝶变,建设总里程超过12万公里,成为一个没有围墙、超越国度、与世界多民族优秀文化相融合的国际化企业。

  与时代同行,管道人从不缺少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在“八三”精神的指引下,管道局着眼改革创新,立足转型发展,牢牢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形成了一批核心技术与装备,致力于建设智能管道,助力打造中国油气智慧管网。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管道局行稳致远、进而有为!

  中国管道博物馆
  中国管道博物馆始建于2008年,展陈面积4500平方米,包括工程厅、技术厅、发展厅、国际厅等五个部分,分别介绍了管道建设工序、技术发展以及管道企业的历史沿革,展示了“八三”工程建设以来的文件及实物展品百余件,是集团公司第一批命名的“集团公司石油精神教育基地”。
  中国管道博物馆
  12年前,他只是管道设计院的一名普通设计人员;现在,他已经是承担过国家重点海外工程的项目经理、石油工程优秀设计奖的获得者、为集团公司节省6亿元投资的设计功臣。谈到未来,他说,自己要做的就是——
  “创造更多‘显性成果’,留下更多宝贵经验”
  刚参加工作时,信鹏常听前辈们说:“越做管道胆子越小”。对此他很不理解,直到自己做了项目经理,他才渐渐明白了“胆小”的含义。
  “做设计的时候,只要把图画好就行了。当了项目经理就不同了,不光要画好图,还要考虑设计安全、节省成本、兼顾各方利益。‘胆小’不是害怕,而是谨慎,是负责任。”信鹏说。
  不过在12年的实践中,他发现,负责任也不能一味“胆小”,有时更需要“胆大”。
  深圳LNG接收站配套外输管道项目建在人口密集的发达地区,深圳市主管部门出于安全考虑,要求管道压力不高于4兆帕。以这样的压力要达到输送标准,不仅管径要大,站场建设的要求也更高。担任项目经理的信鹏经过周密考虑,向主管部门提出了“提高管道压力”的想法。对于管道建设来说,人口密度越大,经济越发达,风险就越高。信鹏在深圳这样的高风险区提出更改设计方案,靠的是过硬的专业底气。
  经过3轮的据理力争,主管部门最终被团队的专业实力说服,采纳了9.2兆帕的设计方案。
  从4兆帕到9.2兆帕,一个数字的变化,却带来了惊人的结果:管道压力的提升,直接为集团公司节约建设投资6亿元,年节约运行费用近1亿元。
  光闪闪的数字让信鹏倍感骄傲,而更让他欣慰的是,压力调整的成功为发达地区管道设计提供了新的经验,他称之为“显性成果”。信鹏说,只有把技术理论转化为“显性成果”,才能为同行及后来者提供宝贵的经验。自担当技术带头人以来,他已带领团队形成自主知识体系两套,获得了国家工程建设优秀QC小组二等奖,同时为公司LNG业务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新的一年,他又把创造出更多的“显性成果”写在了愿望清单里。
  “经验传承比荣誉更重要,就像我们因为传承了‘八三’精神中敬业、奉献的精髓,才变得更有力量。”他说。
  很多人会把焊接归为简单粗重的体力劳动,王建才可不这么看。他像艺术家对待艺术品一样焊接自己的作品,他始终坚守成功的梦想,把工作做到极致而完美——
  “守一种精神,做精品手艺人”
  “学焊接就是为了学门技术能挣钱。”16年前,王建才选择了焊接专业,在他看来,这个专业能让他“有口饭吃”。入职管道局后,是师傅的一顿“吼”,“吼”出了王建才对焊接的追求和目标。
  当时,车间正在生产加热炉的蛇形盘管,看见师傅不在,王建才也想试试,就偷偷焊了一道口。不巧,正好被师傅逮个正着:“谁让你焊的?探伤不合格怎么办?打压漏了你补得了吗?”吼过之后,师傅把王建才焊的全磨掉了,又重新焊了一遍。
  看到经师傅手焊出的平直焊缝,王建才心里很惭愧。焊缝掺不得半点缺陷,产品质量容不得一点马虎。从此,他下定决心:我要做最棒的焊工!
  为了焊出合格的焊道,王建才连午休的时间都不放过,饭后也要练上两道口。“年轻就是资本,敢拼就有无数种可能。”果然,勤加练习的王建才很快就掌握了焊接的“秘诀”,集团公司技术能手、河北省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34岁的王建才收获满满。
  王建才的拿手绝活是氩弧摇摆焊。这项技术在管道局几近失传,为了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王建才苦练左手握把的技术。怎样提高左手灵活度?王建才练习用左右手转笔,甚至强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改用左手。
  一年后,王建才吃透氩弧摇摆焊,不仅能焊出细腻、光滑、泛着金光的精致焊缝,而且能将焊缝的宽度差和高低差控制在0.5至0.8毫米之间。
  作为一名技能专家,王建才潜心研究焊接技术,毫无保留地将成功经验和高超技能传授给青年员工。经他培训的焊工在各级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2016年,王建才作为央企优秀焊接技能人才,被派到美国学习焊接前沿技术。他将国外优秀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和做法带回管道局,为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
  “所谓‘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的持久热情。”王建才说,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他要用苦行僧般的意志磨炼自己,做一个“精品手艺人”。
  作为首批进入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管道人,在全球油气管道的高端市场,关沂山常说——
  “人在海外,心中更要有石油精神”
  过去4年里,关沂山待在沙特达曼库巴的时间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地方,俨然成了一个没有户口的“沙特国民”。有时回到国内某个城市还会迷路,而对于库巴的每一条街道,他都摸得门儿清。
  2016年,管道局中标拉斯坦努拉项目,关沂山被任命为项目的设计经理。一台电脑、一张桌子、一口流利的英语,这是关沂山初来沙特的全部资本。
  关沂山意识到,这是管道局与沙特阿美公司的首次合作,也是管道局国际业务登上高端的好机会。关沂山潜心研究沙特阿美的管理体系,频繁与外籍员工沟通,带领员工寻求破冰点。
  对关沂山来说,每天海量的邮件需要及时回复,雪片似的图纸需要审查处理,近百个全英文电话沟通更是家常便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项目盈利。为了做好EPC工程的“龙头”,关沂山深入了解沙特阿美公司的管控思维,站到业主角度考虑问题,把工作层层向前推进。
  “人在海外,心中更要有石油精神。”关沂山说,石油人的精神信仰就像一座丰碑,屹立在每一个石油人的心中。
  什么是管道人的担当?靠得住、拿得下才是担当。在关沂山的推动下,项目层层推进。他通过审查油管线水力学计算报告,成功减少11个泄压橇的采购和施工,节省大量镁阳极和锌带,优化热开孔手动球阀数量,取消泄压橇上下游隔离阀门内防腐设计要求,累计为NGCP项目节约概算支出500万美元,推动项目实现2000万美元预算外合同额。
  时光荏苒,从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愣头青”,到如今的辽河盾构工程技术骨干,马英林说——
  “打好基础,才能更好成长”
  2017年5月,95后大学生马英林进入管道四公司实习。回想第一次去工地,马英林腼腆地笑了:“那一次,我呆呆地站在原地,啥都不会做。”两年多过去了,当初手足无措的小伙子不仅变得成熟稳重,而且已经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盾构司机。
  两年来,让马英林印象最深刻的,是黑龙江盾构项目冬季的刺骨严寒。那是2017年12月份,黑河气温已跌至零下32摄氏度,此时黑龙江盾构开始进行主机吊装下井与组装施工,马英林作为盾构技术实习人员全程跟随。
  “当时现场的寒风刮在脸上像刀子一样,眼睫毛上都凝上了一层薄霜。”刚毕业的马英林没吃过这样的苦,但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他不想错过任何环节。他总是要加班到深夜,如饥似渴地学习画图、测量等盾构技术。
  他说:“加班不是目的,主要是补充自己在现场学习不到的知识。既然实习,就要把自己这张白纸变得有内容。”
  2019年3月,马英林正式作为一名盾构技术人员,进入辽河盾构项目。辽河地区春季狂风肆虐,黄沙满天。“风吹得人路都走不稳,每天下班满身沙土,工靴里一倒就是一把沙子,但我们仍然在风沙中出色地完成了场地建设和竖井施工。”马英林说。
  每每遇到难题,马英林总能想起身边同事常说的一句话——“攻坚克难,战则必胜”。马英林说:“这句话在我们盾构人看来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当年中国石油第一盾凝练出的管道精神。对我来说困难就是动力,打好基础,才能够更好地成长。
  作为管道局自主培养的一名博士,李振北始终扎根在科研一线。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推动中国油气管道检测技术不断前行——
  “做实干与智慧的‘新型劳动者’”
  2012年是我国管道内检测技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年,李振北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管道局检测公司从事管道内检测器的设计与研发工作。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李振北明白,想要做好科研工作,就必须要到现场去,到一线去。
  “管道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一直是我的工作动力。”作为一名检测新兵,李振北抓住难得的学习机会,了解管道内检测的工艺流程。他凭借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利用学校所学,很快将三维设计软件和有限元辅助分析等先进设计方法运用到检测器设计过程。
  每一个科研工作者,都对科学怀着一份热爱,都希望自己设计的作品完美无瑕。被同事称为“诡辩的完美主义者”李振北也是如此。
  在研制基于压电超声原理的腐蚀检测器的过程中,由于压电超声原理与管道局采用的漏磁原理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技术领域,因此这项研究对于每一名科研工作者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在查阅和检索国外技术公司零星的资料和设备照片后,李振北结合专业知识和多年经验,对资料进行结构和功能性分析,提出了基于选型传感器的支撑结构三维设计方案。每一次的项目组讨论,李振北都不放过任何细节,他经常为了某一个具体设计、某一个参数选取而据理力争。“面对面的‘舌战群儒’,为的是对每一处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安全隐患都有更清楚的认识,避免在出详图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出现纰漏和问题。”
  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由于工作上的突出表现,2014年开始,李振北作为管道局自主培养的一名博士生,结合科研课题,开始进行博士课程的学习,践行管道局产学研一体的发展战略。

  如今,李振北依然默默地奋战在科研一线,刻苦钻研。他说,新时期企业需要实干与智慧的“新型劳动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聚沙成塔,推动中国油气管道检测技术不断前行。

  感言
  参加工作7年了,奋斗的精神没变,加油干的劲头没减,靠的就是老辈传下来的石油精神。我们年轻人就要肯干,敢干,汲取并传承“老人”的经验,保持“新人”的劲头,撸起袖子再加把劲!——管道四公司孟加拉项目王松显
  作为企业的青年骨干,我要继承石油老一辈的光荣传统,精于岗位职责,严守岗位纪律,提升素质能力,捍卫企业荣誉和利益,为管道局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管道局三公司预算员陆辉
  奋斗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落实到岗位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每一次数据的精准分析,每一个招标项目的顺利完成,每一份合同的有效监控,从而获得业务能力的提升,体会到进步的欢喜。年轻就要脚踏实地,未来可期。——管道四公司孟加拉项目高红
  少年强则国强。在红色石油精神的长期熏陶下,我逐渐感受到信仰对于我们青年石油人的意义。我相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光芒,会陪伴着我们把未来的路越走越好。我们也会谨记这些精神,努力工作,奋发图强!——管道四公司预投产分公司霍聪普
  作为一名“管三代”,我是众多石油追梦人中的一员,履行着岗位的职责和家庭的义务,承担着领导的重托。我相信,每一个石油管道人追梦的姿态,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位石油管道焊匠的汗水,都将浇灌出中国石油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