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在全国调峰能力最大的储气库群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专家论坛

在全国调峰能力最大的储气库群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2024/2/6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4-02-05]
  1月30日
  中国石油报新春走基层
  辽宁小分队到访
  辽河油田双台子储气库
  带大家来一场天然气溯源之旅
  看看全国调峰能力最大的
  辽河油田储气库群员工们
  如何扛起京津冀蒙等7个省的保供重任
  近日,寒流席卷我国多地
  暴雪降温等词频上热搜
  不少小伙伴选择宅在家里
  围炉煮茶或是来上一顿火锅
  尽享冬日幸福时光
  你好奇过取暖、煮饭用的天然气
  从何而来么?
  提供这份冬日温暖的天然气
  一般并不是“随采随用”
  开采或是进口而来的天然气
  总是源源不断地送出
  用户需求却有明显峰谷波动,夏少冬多
  因此需要储气库作为中间环节
  夏季将天然气压缩注入地下
  在冬季用气高峰期再开采出来
  此外,储气库还具有重要战略储备意义
  走进双台子储气库的中控室,记者最先看到的,是大屏顶端一行红色的字:双台子储气库作业区安全生产运行809天。储气库作业区副区长高希告诉我们,“稳定运行是储气库的第一要求。
  “稳”,也成为这场采访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为了下游千家万户能用上安全放心的天然气,储气库需要快速响应采气计划的调整,以能上能下的韧性,兑现这份安“稳”的承诺。

  充分准备求“稳”。“得令即采”,这是双台子储气库作业区区长王鑫对保供期间工作的总结。命令一到,采气量就必须上得去,这对设备和人员都是不小的考验。每年供暖季开始之前,储气库都会做大量准备工作。

  这个采暖季是他们得到调整采气量命令最频繁的一年。“我们已经习惯了一进10月就关注天气预报,时刻做好采气准备。今年最多的时候一天给了三个调度令,一个比一个高。”王鑫告诉记者,“我们都是晚上抓紧时间检查设备,发现问题白天联合别的部门一起整改,坚决不拖到第二天。”

  先进设备助“稳”。强大的调峰能力背后,离不开多项新的技术和设备的支持。2022年,这里成为国内最早使用离心式压缩机的储气库,不仅填补了国内对应领域应用空白,也使储气库天然气处理能力大幅增加。如今,在保证稳定运行的同时,这里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5%。

  为了减轻员工负担,双台子储气库还在进行数智化储气库建设。目前引入了2台无人机巡线,已代替线路最长的24km管线人工巡检,同时也在内部管理优化巡线路线,尽量用多中控室仪表观察,还给巡检人员配备了手持式甲烷激光检测仪,在一层台就可以操作,也减少了员工在风险场所里的停留时间。

  应急预案添“稳”。储气库建设初期,多数员工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大家一边摸索着做测试,一边总结编辑操作规范,整整测试了十天,才解决了所有问题。从此,边干边学就成为他们的工作常态。
  自2021年正式运行开始,这里年年都有新的大型设备投入使用。为了不影响下游用户,作业区不但给设备逐台定制应急处置方案,还在第一次应急处置后,总结经验,编制了80多张应急处置卡。一些最先进的新设备投入使用时,高希坦言,压力真的很大,“完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摸索新系统控制、编写使用规则,全靠自己。出现异常又必须迅速解决,毕竟设备不能停。”

  责任担当保“稳”。高希自2021年储气库建设期间在此工作,如今已是第四个年头。储气库一期建设接近尾声时,他做了一场膝盖手术,缝了8针,刚下手术台不久,就拄着拐赶到现场投入工作。

  当记者问起在储气库工作的这几年,有没有遇到“惊险时刻”,高希连连摆手,只说印象比较深的是第一年投产。特别冷的一天,突然接到800万方采气量的任务,他让所有人都撤出现场,自己组织中控室缓慢打开阀门,直到看到流量计有了读数,悬着的心才放下来。第二天,还下起了罕见的大暴雪,全站员工被困了3天。“心态还算平稳,大家也没空多想,主要怕新装置情况不稳定,还要加密巡检和观察。”

  为了校正中控室数据可能出现的误差,彻底杜绝隐患,储气库仍在坚持白天两次、晚上四次的不间断人工巡线。下午4点,交接班会议过后,外操工赵鑫和沈诗涵踏上了夜班的第一次巡检之路。

  一路上,赵鑫流畅地解答了每一个技术问题,在谈及春节安排时,却罕见地停顿了一下,“参加工作十六年了,年年都在岗位上过年。我家近,让外地的同事回家过年吧。”

  尽管这条线路,他俩已经熟悉到对每根管线的位置都熟记于心,但完成一整圈的数据记录,仍要一个多小时。回程时,天空飘起了雪花,气温也越来越低了。
  此刻,室内依旧温暖,双台子储气库的一切也仍在平稳运行中。全国最大的调峰能力背后,是储气库人始终不变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