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第1-4问碳达峰碳中和
专家论坛

第1-4问碳达峰碳中和

2022/12/5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22-12-02]
  党的二十大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刚刚在埃及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闭幕的第二十七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再次重申:“实现《巴黎协定》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的目标。”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开启了碳达峰碳中和的全社会和全民行动。
  为什么要碳达峰碳中和?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各地区、各部门、各行各业,甚至是每一个人不断深入思考或疑惑的问题。本人近日就几个大家关切的问题简要梳理,不一定答疑释惑,但可供交流、共同探讨,也许带来某些启示:
  一问:为什么要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碳中和的提出,主要是人们发现近50年左右的时间里,全球冰川融化的速度在加快、北极南极的冰盖在减少、海平面在提升,洪灾、干旱、高温、极寒等极端天气频发,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生态恶化等日益严重。这都是气温升高惹的祸。气温咋就升高了呢?
  一是气温升高与温室气体浓度相关。人们发现现今比近千年甚至推演到一万二千年前的气温升高了2.5℃,二氧化碳百分比浓度升高了160ppm。进一步分析发现,气温的快速升高几乎与工业化同步或趋势一致,工业革命前以农业为主的约千年时间里,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基本恒定,气温变化也是在一定区间内。而工业革命以来化石资源的大量消耗、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加,气温升高和气候变化也在加快。在《京都议定书》规定控制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六氟化硫6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占比最高,其温室效应约占一半。
  随着研究和分析的深入,人们发现工业革命以前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为275x10??,而1860年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年均增长4.22%。照此下去,若不加控制,到21世纪30年代,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的总效应将相当于工业化前二氧化碳浓度加倍的水平。
  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预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比工业革命前升高1.5℃~4.8℃,将造成海平面升高20~140厘米,对很多海岸城市将造成直接影响或严重影响。在刚刚闭幕的第二十七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安诺生(IngerAndersen)表示:“目前全球的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高出1.1℃,人们目睹了日益频繁的暴风雨、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作物歉收。”
  二是温室气体减排上世纪后期已开始受到关注。基于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深化,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呼之欲出,早在1992年就已提出全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达成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4年3月21日生效。随着政府间合作以及共识的深化,1997年再次达成以国际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全球性公约《京都议定书》。这次对一些国家6种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作出了具体规定,2008~2012年间年均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1990年减少5%,其中,欧盟消减8%、日本和加拿大各消减6%、美国消减7%。
  三是《巴黎协定》开启了全球行动。2015年12月,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机制《巴黎协定》达成,从此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开启了新阶段,我们以及世界各主要国家今天正在开展的一切应对气候变暖、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都是基于《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提出的长期目标是:控制全球气温升高2℃,努力实现1.5℃的目标。提出的具体路径是:到203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限制在300亿~5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2010年水平的60%~100%;到本世纪中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需减少到2010年水平的40%~70%;到本世纪末减至近零,并提出每五年全球进行一次定期盘点,2023年将进行首次盘点。
  二问: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态度和部署如何
  一是中国的态度严谨认真。实际上我国于2015年5月就向联合国提交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和战略,提出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将采取自主行动,不仅明确了分阶段的目标,还发布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研究提出了“十三五”末的减排指标、非化石能源占比、森林蓄积量阶段指标,以及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重点领域节能和降碳、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具体措施。2022年11月22日在巴黎闭幕的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第二届年会,特别表彰了中国政府在推进碳中和方面作出的特别贡献。
  2012~2021年,中国政府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约6.5%的经济增长,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了34.4%,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碳37亿吨;煤炭消费比重从2014年的65.8%下降到2021年的56%,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最快速度的下降。可见,自党的十八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迈向新阶段以来,中国政府为应对全球气温变化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态度严谨认真、行动是实实在在的。
  二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明确。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贯彻实施和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相继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重要文件,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原则、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
  三是党中央战略统筹科学引领。党中央在作出战略决策、推动贯彻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科学引领、防止走偏。中国政府作出“3060”承诺、碳达峰碳中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后,碳达峰碳中和不仅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而且成为热搜热议频率最高的词组,有的地区、有的单位纷纷表态要“提前达峰”甚至还要“提前中和”。但这是在没有弄清碳排放底数、能源消费基数,未深入调研产业和产品结构,没有认真研究和科学制定路线图,也没有统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要求的情况下,盲目喊出的“提前达峰”和“提前中和”。党中央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于2021年7月30日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指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党中央及时纠偏,及时纠正运动式“减碳”和盲目“提前”的过热行为。
  又过了2个月,从2021年9月下旬开始,有的主要经济省份为了执行“能耗双控”政策,出现了“拉闸限电”现象,后来波及多个省份,一时间限电限产、拉闸限电,甚至不通知就断电的情况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石化化工企业和园区、更有跨国公司都焦急万分,担心化工反应的连续性,如果不是有序停车,可能因反应热急剧增加而爆炸的安全风险;也担心因物料自聚、在反应釜或管道内难以清除而造成严重损失。又是党中央国务院责令有关部门及时纠偏,情况才得以缓解,2021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进,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科学考核,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要确保能源供应,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要带头保供稳价。并特别强调不能再出现“拉闸限电”极端情况的发生。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4对关系:一是发展和减排的关系。减排不是减生产力,也不是不排放,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要坚持统筹谋划,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确保群众正常生活。二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既要增强全国一盘棋意识,又要充分考虑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研究确定各地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三是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实事求是、循序渐进、持续发力。四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对能源革命和能源安全特别强调:要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尤其是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减量替代,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保持原油、天然气产能稳定增长,加强煤气油储备能力建设,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资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可见,中国政府对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重视的,更是统筹经济与发展、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科学严谨的。
  三问: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艰巨吗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面临的挑战是艰巨的:
  一是我国能源结构偏重是首要挑战。我国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就决定了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都是世界第一,我国资源禀赋多煤缺油少气的特点,又决定了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虽连年下降,但占比仍高约56%(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煤炭占比56%、石油18.5%、天然气8.9%),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石油占比43.4%、天然气23.8%、煤炭11.9%,欧盟石油33.5%、天然气25%、煤炭12.2%。以碳排放量最大的电力行业为例,北美、独联体、中东以及非洲的发电都是以天然气为主,中东地区天然气发电占比高达71.2%,欧洲发电占比核能21.9%、天然气19.8%、煤炭15.7%、水电16.1%,南美和中美洲水电占一半,而亚太地区煤炭发电占比57%,中国去年的煤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高达71%。
  如此的能源结构,我国碳排放量自2006年超过美国以来,年排放量一直位列世界第一,2019年过百亿吨。从地域看:经济大省、能源大省、产业结构偏重的省份居全国前列;从工业领域看: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居工业领域前列,这几大行业都是国民经济的能源和基础原材料工业,石化还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的进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这几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要发展、又要减碳的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创新解决。
  二是我国工业结构偏重也是现实挑战。我国工业结构以重工业、基础工业、高耗能工业为主,就我们熟悉的工业结构来说:炼油目前是世界第二,但很快就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另几个主要工业门类:发电量高于8.5万亿千瓦时,占世界发电总量的30%,钢铁第一生产大国、煤炭生产消费都是第一大国、汽车产销以及拥有量都是第一大国、水泥玻璃等建材产品都是第一大国、塑料人造纤维等都是第一大国等等。按照国民经济的工业门类划分就是电力、钢铁、建材、交通运输、石化化工、有色、造纸等,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重要构成。这七大行业都属于资源型或能源型产业,属碳排放量高的行业。据近20年的统计,这七大行业的碳排放量相加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高的年份约88%,电力碳排放约占这七大行业排放量的一半。由此可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业结构偏重的现状也是碳达峰和碳中和必须面对的。
  三是中国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我国经济总量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二,连续两年超过百万亿元,2021年114.4万亿元、17.73万亿美元,可人均值只有1.25万美元,世界人均排名第60位,(美国人均6.93万美元、第6位,日本3.93万美元、第26位,德国5.08万美元、第18位,英国4.73万美元、第21位,法国4.35万美元、第22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时特别强调:“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提出到2035年我国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再翻一番的目标。”从目前看,我国人均GDP只有美国人均值的约1/6、日本人均值的约1/3、德英法的约1/4,可见我国离实现中等发达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就更大。我们面临的发展任务还十分艰巨,尤其是李克强总理讲过:我国还有约6亿人月均可支配收入还不到1000元,通过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矛盾的任务更加艰巨。
  四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更短、任务更重。我国承诺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时间,而欧盟是1979年实现了碳达峰,当年的峰值是41亿吨,当时的人均排放是9.9吨;美国于2005年碳达峰,当年的峰值是61亿吨,当时的人均值19.6吨。现在欧盟和美国都宣布于2050年实现中和,也就是说欧盟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有71年的时间,美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也有45年,而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只有30年时间,可谓时间紧、任务重,面临的挑战和任务将更加艰巨。但我们也要充满信心:再过十年后的未来30年技术进步和创新将更加快速,有些也许是今天的我们难以想象的;还有一个我们熟悉的:就是化工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特种功能化学品(保温、密封、结构等新型材料,以及催化、提纯、净化等功能化学品),尤其是化学家和化学工程师们都将有着无限可能,有些将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
  四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需要区别对待吗
  控制碳排放、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应科学界定、区别对待。“碳排放权实际上是发展权”不无道理。纵观工业经济发展史和工业化进程,就会发现能耗总量与经济总量关系密切。
  一是历史地看: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美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火车头。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先期工业化的都是今天的发达国家,错失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先机的国家,尤其是二战结束以后实现独立、开启工业化进程的国家大都是今天的发展中国家。日本和德国也都是把握住了工业革命的机遇、实现了经济腾飞、奠定了二战前的称霸实力,又因战后世界格局的两大阵营和复杂多变,获取战后大国博弈的机遇实现了快速重建。
  今天谈碳达峰碳中和话题的时候,听到最多的是中国是第一排放大国,很多人再进一步延伸或借题发挥,甚至指责:大谈自己已经碳达峰,正在向碳中和的目标努力,中国为什么还在大量排放?可是他们闭口不谈今天大气中温室气体累计排放的量主要是他们过去100多年排放的,今天全球气候变暖、生态恶化,他们闭口不谈是先期工业化的国家过去200年化石资源的无节制消耗、不受约束地排放造成的。他们只看到了、也只指责是今天正在工业化的国家排放量高造成的,甚至要想尽一切办法限制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设置一切限制条件制约后工业化国家迈向现代化。
  二是辩证地看:事实告诉我们,先工业化国家在先期工业化的过程中,比后工业化国家累计排放二氧化碳的量要多得多。所以今天谈温室气体排放和碳达峰碳中和,既要历史地看也要辩证地看。
  以美国和欧盟为例,根据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数据,到2019年美国的累计碳排放量是4102亿吨,欧盟的累积碳排放量是2870亿吨。我国当前的年碳排放量确实是世界第一,每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占世界年排放总量330多亿吨的约30%。但我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工业化的,我国大规模工业化不过70年,自改革开放开启快速工业化进程也不过40几年。同样是世界银行数据,到2019年中国累计碳排放量约2200亿吨,是美国累计排放量的53.6%,是欧盟累计排放量的76.6%。如果按照年人均排放量看中国不是最高的。还是世界银行数据,2019年美国的人均碳排放量是16.1吨/人·年、欧盟是6.6吨/人·年、中国是7.1吨/人·年。可见,美国才是世界上碳排放量累积值最大、人均值最高的国家,美国才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应当承担最大责任者。我们这么讲不是推卸责任,只是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因为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今天人类生存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应对气温升高、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中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正在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而不断创新和贡献着中华民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