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如何深化油气与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
专家论坛

如何深化油气与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

2022/9/5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2-09-02]
  编者按:发展新能源业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油气等传统能源在我国能源体系中仍将发挥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对能源生产企业来说,如何推动上游油气生产主营业务与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构建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新格局?本期《话题新闻》邀请部分油气田企业相关负责人进行探讨,以期提供有益借鉴。
  1.如何找准主营业务与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的路径?
  ■大庆油田新能源研究开发分公司(新能源事业部)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庞志庆:大庆油田按照集团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以“大庆油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示范基地”建设为统领,推动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和新能源业务统筹推进、协同发展。
  一是完善“三大保障”。完善组织机构,强力推进新能源战略实施。成立新能源工作领导小组及新能源事业部,统筹推进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新能源发展战略体系,明确了“十四五”基地方案“2212”的总体工作目标,配套完成七大实施方案作为基地方案支撑。突出科技引领,打造“三位一体”研发体系,构建以油田公司为核心层、内部院所为紧密层、外部科研机构为合作层的“三位一体”科研体系,为油田油气与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二是明确“五大路径”。“源、网、荷、储”一体化利用模式,实现绿电替代;“页岩油+新能源”综合利用模式,实现低碳建产;“电+热”能综合利用模式,实现多能互补;CCUS全链条利用模式,实现碳驱油利用和地质体埋存;开展碳汇利用,建设绿色生态油田。
  三是创建七大示范园区。深化低碳示范区工程,打造智能微电网建设模式;开展零碳示范工程建设,探索外围油田零碳开发模式;建设综合利用模式,形成低碳建产模式;建设“地热+”清洁热能示范区,打造地热+建设模式;开展“CCUS+新能源”示范区,打造负碳生产模式;开展碳中和林示范区建设,打造绿色生态油田模式;建设风电制氢示范工程,开展氢能产业布局。
  ■辽河油田新能源事业部常务副经理高永志:在集团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下,我认为坚持做好“四个同步”,是实现主营业务与新能源业务融合、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是坚持能耗结构优化与清洁替代同步规划。牢固树立节能就是增产、节约就是增效的理念,进一步优化能耗结构,同步规划清洁能源替换项目,有序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二是坚持新增油气产能与新能源项目同步建设。在不断做强做优油气业务的同时,积极稳妥布局新能源项目建设,实现能耗总量零增长,新能源利用率和清洁替代比例双提升。
  三是坚持内部清洁替代与对外部供应同步推进。大力推进企业内部绿电、余热、地热等清洁能源替代。同步加快推进外部市场油、气、热、电、氢多元融合发展,构建综合能源供应新体系,实现能源供应总量持续提升。
  四是坚持上下游产业链减碳同步部署。推动上下游资源优势互补,积极探索完善CCUS技术路径和效益路径,规模实施二氧化碳驱油、二氧化碳埋存,实现绿色低碳发展。(雷凤颖采访)
  ■长庆油田新能源事业部常务副经理杨学峰:长庆油田围绕“双碳”目标,按照集团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将新能源业务作为三大主业之一,通过明确“十个方面”工作,打好“四场战役”,坚持“三个融入”发展思路,推动“六项工作”走在前列,积极探索新能源与油气多能互补,加快向现代化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步伐。
  长庆油田加强新能源项目与油气勘探开发各环节的融合、油气开发技术与绿色低碳技术的融合,整体高效推进全业务链绿色低碳发展。通过研究4省区“十四五”绿色低碳发展规划,研判鄂尔多斯盆地新能源发展的优势与挑战,积极开展鄂尔多斯盆地新能源资源普查,与陕、甘、宁、内蒙古4省区政策对接和新能源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学习,探索新能源业务发展与油气业务相融合、与提质增效相结合、与产业政策相符合、与省级规划相契合,探索符合油田实际的建设模式和实施路径。
  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集全油田之力,高水平建设绿色低碳的苏里格天然气深度处理总厂工程。通过地面系统优化简化、伴生气及试气回收利用等项目,从源头减少能耗和碳排放,切实提升油气商品率。利用闲置土地及电力消纳机制,充分发挥天然气、CCS/CCUS发展优势,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争取风光电上网指标,努力打造光伏产业集群,加快研究发展页岩油原位转化、煤炭地下气化、BSK1勘查等重点项目,切实推动油田“油、气、电、热”协同发展。(杜嘉杨会丰采访)
  ■大港油田新能源事业部常务副经理李建良:推动主营业务与新能源业务融合发展,我认为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在风光发电方面,充分结合大港油田自身资源禀赋,采取风电与光伏并重、分布式与集中式并举的策略,即充分利用自身负荷消纳能力,通过推动井场、屋顶等分布式光伏对内实现清洁替代。同时,借助土地资源优势,发展集中式风光发电项目推动对外供能。在地热供暖方面,以市场导向与政府规划为重点,明确内部供暖替代目标和外部市场主攻方向,进一步推动供热业务由内向外发展。
  二是健全完善管理机制。采取“事业部—项目部”两级管理模式,搭建起以绿电和地热两个项目部及各油气生产单位为实施主体、以三大研究院为支撑主体的新能源业务“1+N”管理架构,有效激发各单位参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积极性。
  三是开展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抓住新能源项目的互补性和协同性,推动“风光热储”一体、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应用,并同步构建完善新能源经济评价、地热有效资源评价等评价体系,指导新能源项目优质高效开发。(张敬潇采访)
  2.如何进一步推进油气田生产用能清洁替代?
  ■青海油田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恩国:为深入推进油气开发业务绿色转型,开展油气田生产用能清洁替代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我认为要在3个方面发力:一是在新建产能当中同步推广应用新能源供电。青海油田今年在干柴沟油区采用电动压裂,改变了以往柴油压裂的传统模式,开启了新建油田用能清洁化序幕,下一步将在风西及其他新建区块加大新能源利用力度。
  二是有序开展老油气田区块用能清洁替代。在油气田周边建设分布式光伏基地,满足新增负荷用电需求,同时对部分油气田调整工作制度,由连续生产改为间歇运行,既降低能耗,又能消纳清洁电力。
  三是加快零碳示范区建设。今年年初以来,青海油田采用“光伏发电+储能”的模式,已建设油泉子、七个泉、大风山、盐湖气站4个清洁能源替代示范区,致力打造零碳油气田。
  四是加快终端用能设备再电气化进度。改造油田在用的335台燃气加热炉,使用“光热(光电)+储能”的模式,逐步消除天然气消耗,实现用能设备电气化改造,努力实现零碳运行目标。(焦玉娟采访)
  ■塔里木油田新能源事业部常务副经理雷霆:发展新能源,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迫切要求,更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塔里木盆地大部分为“沙戈荒”土地,风光等资源丰富。在加快油气增储上产的同时,塔里木油田坚决履行驻疆央企责任,充分发挥新能源地域优势,大力推进油气田生产用能清洁替代,让戈壁沙漠“风”“光”为“双碳”目标赋能,培育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
  大力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推动勘探开发与新能源深度融合。塔里木油田把握先“瘦身”、后“健体”的节奏,以全过程清洁低碳行动为抓手,持续深化油气田生产用能清洁替代,一体推进节能降耗、清洁替代、低碳建产、CCS/CCUS-EOR、碳汇林建设。上半年,建成我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436公里沙漠防护林养护“油改电”零碳排放;投用中国石油首台井口光电一体化加热炉,每年减少燃气消耗12.9万立方米;实施井场分布式光伏项目,164座井场逐步进入“光电”时代。塔里木油田还将统筹谋划油、气、风、光等多能融合发展路径,探索绿电自发自用、余热余压利用等新能源应用模式,推进新能源在新建项目和现有设备中的应用,提升低碳和零碳能源比例。今年,塔里木油田将实施4项光伏发电工程,年发电规模25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167万吨。(王成凯沈祥瑞采访)
  ■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总地质师孟令箭:能源企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同时又是能源消耗大户,开展清洁能源替代、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必然要求。按照“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油田加快推进油气主营业务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拓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业务,积极布局自发自用分布式、唐海基地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加快清洁能源替代进程。
  冀东油田利用废弃油井改造成地热井、采出水余热利用等多种方式进行地热开发,不拘泥于规模和方式,能替则替、应替尽替,用化整为零的方式逐渐替代天然气消耗,尽量减少地面建设工程,做到既减少传统化石能源消耗,同时降低对油气生产的影响。油田已完成高尚堡河西区和南堡1号人工岛两个清洁替代工程的地质论证、废弃井优选和建设实施工作。目前,高尚堡和南堡1号人工岛两个替代项目投产运行后效果良好。
  此外,积极开展南堡3号构造地质论证、资源评价和注采井网部署,为中石油京唐LNG公司“热代气”改造提供资源基础和技术支撑。目前,已梳理该地区油气井百余口,两口井的废弃井改造潜力论证和老井试水地质设计已完成。
  3.发展新能源业务还存在哪些难点,如何推动解决?
  ■浙江油田新能源事业部副经理饶大骞:在“双碳”目标下,发展新能源是大势所趋。近年来,浙江油田聚焦集团公司“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总体部署,紧扣CCUS示范、海上风电、陆上风光等重点项目,把新能源发展提升到战略发展高度,全面发力新能源业务。
  目前来看,我认为新能源业务发展还存在一些难点。一方面,新能源市场竞争激烈,市场开拓难度不小,需要获得政府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缺乏自主创新技术。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技术和产业研发投入不足,缺乏自主创新技术。同时,在新能源技术产业的示范与应用推广方面,油田的市场推广度还不高。
  针对这些制约发展难题,浙江油田厘清工作思路,制定工作目标,利用集团公司项目落地的契机,与江苏省、云南省等各级政府对接,梳理摸排新能源有利区域,推动建立与新能源配置挂钩机制,寻求突破。
  通过深化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建立油气新建产能、天然气增量资源、LNG项目等传统业务与新能源指标挂钩机制,探索建设互利互赢、共同发展平台,以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发展空间。同时,还需要互相借力、强强联合,与优势电力企业合作,激发链式效应,增强集群竞争实力,确保新能源业务发展稳步推进。今年年初以来,我们先后派出337人次,到全国10个省市开发新能源市场,取得一定成效。
  在技术和人才保障上,积极出台相应的鼓励扶持政策,提高市场开发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培养和储备新能源人才,发挥传统能源技术优势,组织科研攻关,研究核心技术,着眼推动解决新能源开发与综合利用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发挥新能源的优势,力争取得新突破。(陈旭采访)
  ■玉门油田新能源事业部项目管理科科长陈勇:目前,玉门油田新能源业务快速发展,20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运行平稳,甘肃省第一条输氢管道在油田建成投运。同时,1800万千瓦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完成前期论证,油田200万千瓦“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型基地项目已上报国家能源局,油田新能源业务整体走在集团公司前列。
  新能源产业作为玉门油田三大支柱业务之一,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很多困难确实是需要我们直接面对的:一是新能源在成本上无法与常规能源直接竞争,缺乏竞争又会使新能源成本得不到降低,从而限制新能源市场的扩大。
  二是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均衡,地域差异大。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西部地区是再生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也是新能源产业聚集区,但新能源研发制造大部分集中于大城市、东南沿海地区,由此造成资源与人才的配置错位。
  三是新能源人才缺乏。由于新能源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高,培养周期长,速度慢,缺少行业领军人才及大量专业化技能操作人才。
  四是研发与技术创新体系相对落后。新能源行业科技含量高,新技术可以带来非常强的竞争力,但行业高素质人才缺乏,培养驱动体系也受限。
  如何推动问题解决,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合作,通过提高油田整体经营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玉门油田在酒泉当地的优势,以获得更多的并网指标,争取更多政策支持。
  二是加快推进新能源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积极与新能源企业广泛接触,加大学术交流力度,提高油田在新材料、电气、新能源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加强技术研究,在光伏制氢方面如何提高制氢效率、新能源发电技术、炼化转型与新能源融合方面等进行探索实践,加强自身在新能源业务方面的科研能力。
  三是加强新能源人才培养。不仅在奖励待遇、机制体制上具备吸引力,还要利用现有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一边发现问题、一边解决问题,确保在短时间内培养一批成熟的新能源操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