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采油站如何物联向未来
专家论坛

采油站如何物联向未来

2022/5/17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07站数字化转型推进管理变革探析
  [中国石化新闻网2022-05-16]5月13日,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07站利用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对欢127区块的110余口油井的液量、压力、功图、温度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查看油井历史及目前生产情况,当日开井85口,日产油156吨。
  这个区块,日产量最高曾达500多吨,配置3个采油队、10个自然站。随着产量逐年递减,2019年产量降至每天70吨。欢喜岭采油厂07站从去年开始实施物联网试点改革,今年又启动现代化油气生产站创建。从员工思想到运营模式再到日常管理,这个站自内而外转型升级。如今仅由一个站的员工就撑起了原来一个区的工作。
  打开解放思想“总开关”
  制度流程“再升级”
  思想上前进一大步,行动上才能跟进一大步。07站积极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倡导员工树立“传统的生产模式终将被取代”“物联网转型是当前所需,更是未来铺垫”的观念。同时,对标先进单位,对现有物联网条件下如何精简优化、提高效率进行讨论。
  07站干部员工认真梳理出管理流程不清晰、轮巡作用不突出、管理水平低三大类问题150多项。同时,针对问题重新梳理工作清单、管理流程,修订岗位责任制、管理手册,推进站点建设。
  07站将原巡井工、计量工、泵工、大班等岗位调转为中控指挥、运行维护、生产保障3个组,形成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大工种模式。把作业区指挥中心与生产现场作为信息源,通过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将信息反馈到中控组,监控岗查找异常,分析岗分析原因,指挥组下达指令,运维和保障组按指令处理问题,各岗位定岗定责,重新制定流程。
  打通数字化最后“一公里”
  赋能生产“加速度”
  物联网投入运行初期,由于设备设施、运行机制不完善,加上人手少等原因,百余口油井手填报表、量油录取等工作量较为繁重,对生产工作形成掣肘。
  这个站组织技术骨干优化数据填报系统,完成电子报表设计,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与填写,填报工作时间由1天缩至1个小时。同时,制定量油整合方案,通过自购配件组装远程管理系统,控制各站点量油系统,实现集中管理,计量用时由每天36工时减至5工时。
  为了打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07站加装摄像头12个,调整摄像头设置106处,达到生产区域全覆盖。
  与此同时,从生产保障和运行维护组抽调3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人员支援监控轮巡岗,结合现场易出问题的关键点,做到对94处井场的油水井及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实现了前端数字化、过程可视化、监控轮巡覆盖面广。
  “物联网+人工辅助”是这个站的基本运营模式。井场安装的生产数据传感器利用4G技术,实时传输油井油套压、温度等生产参数,替代人工。同时,经数据采集系统整合,可实时查询单井数据、历史数据。发现油井异常时,1小时内即可制定措施、下达指令、跟踪情况。
  “巡井相当于每天减少42人次,倒班等于取消夜班人员30人,生产时率、劳动效率、人均贡献率大幅提升。”07站党支部副书记张子涵说。
  打破要素“天花板”
  换来效益“一片天”
  优化配置,降本增效。07站关停负效井70口;停运计量计转站9座;停用计量间、库房等房间57座,以及采暖泵、高架罐、采暖炉等设备共139台套,年减少维护费20万元,节约电费、燃气费186万元;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减少班车运行。
  精简重塑,提高效率。07站将原办公室改建成中控室、党建阵地、实践阵地、创新阵地、健康小屋等多个功能区块。各个站干部按照“项目制”职责分工在各自阵地开展工作,由集约化办公改为单元化办公,信息接收快、指令响应快、处置反馈快,节省了管理费用。
  自主创新,挖潜降本。在07站创新工作室,各类工具和创新成果琳琅满目。这个站的创新能手张涛充分利用物联网基础建设,自主研发设计数字化应用功能,完成了外输泵远程控制、掺水点后移站内自动调控、外输液位低报警等项目,节约对外委托费用4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