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如何实现体量与质量并重?(图)
专家论坛

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如何实现体量与质量并重?(图)

2022/3/16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2-03-15]
  在刚刚结束的2022年两会上,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其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成为重要话题,引发了对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模式的热议。本期《石油时评》特邀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吕建中,对如何提高可再生能源供应消纳能力、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协调发展做出分析,敬请关注。
  ·目前我国实际发电供应主力军依然是火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实现安全可靠发展仍离不开煤炭的兜底作用,必须做好煤炭与可再生能源的优化组合。
  ·对于东中部地区,应重视发展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对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则应多考虑建设规模化、集中式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
  ·要加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推动“风光互补、水火互济”等多能互补,切实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
  1.如何评价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规模、速度及质量?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特别是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大幅度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及年新增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21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约23.8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63亿千瓦,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4.7%,特别是风电和光伏发电占到26.7%。在2021年的新增发电装机中,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占76.1%,其中风电和光伏占比超过58%。
  按照我国推进实现“双碳”和能源转型发展的目标要求,将进一步增加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预计到2025年、2030年和2060年分别达到20%、25%和80%以上。以此测算,“十四五”时期风光发电新增装机要达到5亿千瓦左右,“十五五”时期达到6亿~7亿千瓦,2060年达到50亿千瓦左右。
  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实际发电供应的主力军依然是火电。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的70%以上来自火电,风电和光伏发电量只分别占到全社会用电量的7.9%和3.9%。这主要是由于风光发电“靠天吃饭”,存在着密度低、间歇性、不稳定的缺陷。再考虑到目前终端能源消费中的电力占比不到30%,而可再生能源的90%以上需要转化为电能使用,全社会的电气化水平也是制约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及对传统能源替代的不利因素。
  2.如何看待风光电的分布式与集中式发展模式?
  人们一提起可再生能源,往往习惯用“分布式”来描述其特点,甚至认为分布式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流方向。分布式能源是一种建在用户端的能源供应方式,是相对于集中式而言的,特别是用户直接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建立的小规模、小容量、模块化、分散式供能、用能系统。截至2021年,我国分布式光伏发电约占全部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2021年新增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约占全部新增光伏发电的53%。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能源消费需求增长较快,从我国国情出发,发展可再生能源应坚持分布式与集中式并举。比如,我国地域广阔,东中西部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分布差距较大,在发展方式上应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差别定位。比如,对于东中部地区,应重视发展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对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则应多考虑建设规模化、集中式的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
  按照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要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扩大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其中,九大清洁能源基地计划建设148吉瓦光伏、127吉瓦风电。在西北、东北地区的一些传统能源基地,比如油田、煤矿等,也可以利用矿区土地和空间资源,发展建设风能和光伏发电基地,做到地下采“黑金”、地上采“风光”,打造形成综合型清洁能源发展基地。
  近年来,东部一些地区开始试点“整县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合区域范围内分布式单体项目,有效实现集约开发。之前分布式项目多是千瓦级小项目,实施整县推进后,单个县的项目量一般能够达到100兆瓦以上。
  3.如何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发展?
  推动能源革命和绿色低碳转型,要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都需要切实做好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的协同发展工作。
  一是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光电基地,通过对周边区域内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煤电机组的升级改造形成支撑保障,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构建以绿色低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当下,可再生能源实现安全可靠发展仍离不开煤炭的兜底作用,必须做好煤炭与可再生能源的优化组合。
  二是要加强源网荷储协同发展,推动“风光互补、水火互济”等多能互补,切实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受制于自然因素的影响,风电和光伏发电呈随机性、间歇性和供电不稳定等特点,要想大规模实现并网消纳必须配套储能和调峰电站。国内几家大型发电集团,正着力建设“煤电+风光”多能互补基地,通过对现有煤电机组进行清洁化改造,使煤电转型为绿电的调峰电站。我曾经参观过中电投青海龙羊峡“水光互补”320兆瓦并网光伏项目,通过水电机组快速调节性能,将光伏发电曲线调整为平滑稳定曲线,为电网提供优质电能,增强了电网运行稳定性。
  4.如何认识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技术难题?
  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需要有技术突破,目前推进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还面临着不少技术难题,我们必须强化技术创新,切实依靠技术进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优质高效发展。
  首先,要狠抓可再生能源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新能源科技投入,明确相关技术路线,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攻关,形成更多新能源技术策源地、创新联合体,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扩大能源有效供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自主保障能力。推动能源技术与现代信息、新材料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探索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
  其次,要突出加强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应用。新型电力系统要以新的电力技术为有力支撑,着力促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先进信息通信等与电力系统深度融合,加快柔性直流输配电、新能源主动支撑、大规模储能电站、新型电力系统仿真和调度运行等技术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形成与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体系。

  另外,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突破需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各类企业等主体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2020—2021年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