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资源型城市的能源综合利用发展
专家论坛

资源型城市的能源综合利用发展

2020/10/28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0-10-27]资源型城市能源转型发展、用能替代和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各国面临的共同话题。德国鲁尔区在上世纪60年代,通过一系列措施完成了对煤炭经济替代的转型,向着以石油为主的综合能源利用模式发展。现在,在可持续、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引领下,鲁尔区同样正在进行新一轮的能源转型发展,通过综合能源高效利用,分阶段实现100%零碳排放目标。
  实际上,鲁尔区转型不仅仅是能源方面的,在城市主体产业发展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经济、能源转型带来了原动力,实现了在能源转型带动下的社会治理体系整体发展。
  德国鲁尔区的转型理念和措施是否对我们的发展有借鉴意义,下文将一探究竟。
  近日,国内一些依靠资源型企业为支柱发展的城市相继发布了“十四五”规划发展目标,资源企业同样为了城市进一步升级转型添砖加瓦,加快构建地热、余热、太阳能、风能、氢能等综合能源协同发展体系。这样的发展变革在国际能源和城市发展史上并非没有先例,如何通过综合能源利用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德国鲁尔区和法国洛林区都是成功转型的案例。
  实际上,能源综合利用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一战后由于内燃机对蒸汽机的替代,石油逐渐开始替代煤炭成为一次能源消费领域的龙头,综合能源利用在一些城市充分发挥了作用,成为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有效推动力。下面让我们从几个维度来看看,综合能源转型为城市和企业发展带来了什么,管中窥豹,为更好地在当前能源转型的时代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历史维度
  看能源综合利用
  上世纪80年代,前沙特阿拉伯能源大臣曾发表过这样的感慨,“石器时代不是因为石头消失而终结的;同样石油被其他能源替代绝不是因为石油枯竭所导致的”。在当时石油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的时代,这样的论断思虑是跨时代的,也在今天能源转型的当下被言中。由于气候变化问题,传统化石能源转型发展成为了与人类生存戚戚相关的问题。
  然而,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能源转型绝不是第一次发生,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发生。在煤炭逐步被石油所替代的能源转型时期,能效在内燃机出现后成为关键转变因素,也是在那个时期,德国鲁尔区迎来第一次转型发展。
  鲁尔区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焦点,由于丰富的煤炭资源成为了德国在一战中重要的能源后援基础。二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现在仍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鲁尔工业区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并在大量钢铁、化学产品和充足电力供应的基础上,建立发展了机械制造业,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工业、氮肥工业、建材工业等,形成部门结构复杂、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工业综合体。
  同时,由于不能过度依赖煤炭产业,让城市区域产业链完全依附于能源经济,为大量产业工人服务的轻工业,如服装工业、纺织工业、啤酒工业等有了很大发展。上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消费量逐渐增加,鲁尔区的炼油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70年代以后,电气工业、电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在从煤炭转向石油为主能源体系后,鲁尔区主要发展支柱实际一直以科技为引领,并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调整区内的经济结构与部门结构。这也是战后在世界一些以采煤工业起家的老工业区严重衰退的时候,鲁尔工业区仍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主要原因。能源综合化利用让鲁尔区成为了受益者。
  如今,鲁尔区正在面临着其能源发展的第二次转型,从传统化石能源中完全脱离实现零碳排放,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变革。然而,从历史发展的维度看,100%可持续能源城市系统和可持续经济发展道路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使在颠覆性能源出现情况下,城市用能系统和产业发展仍需要一个过渡过程,这就是能源综合利用体系存在的意义。煤炭没有被石油完全替代,那么在转型过程中传统化石在未来就有着重要的接续意义,承前启后。这也是目前鲁尔区在转型过程中的发展思路。
  理念维度
  推进转变需思维升级
  从鲁尔区上世纪60年代上一次综合转型的经验看,当时主要包括几个障碍性问题。首先,经济结构单一主要集中在煤炭相关的重工业;其次,少数大公司主导经济,中小企业数量较少;再次,地方教育体系薄弱,没有高等技术院校或大学。
  多年来,主要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的经济造成了当地基础设施和专业知识只针对这些重点行业,经营和管理理念根深蒂固,对主体行业进行任何结构性改革都十分困难。鲁尔区地区城市对于煤炭能源的产期依赖造成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僵化,同时也导致了人们理念的固定不变模式。
  鲁尔区的大型工业企业,要么适应经济发展变化速度缓慢,变相延缓了城市转型再发展,僵化的发展策略和理念更是阻碍了将旧的煤炭和工业用地转变为新的经济活动用地。企业不愿意对处理水、土壤污染等问题进行再投资,在发展受到阻碍的瓶颈期,这样的投资愈加减少,导致了大量生产资源和人力资源浪费,延缓了转型的进度。
  同时,从行政管理层面看,在鲁尔区长时间以大型企业为主要发展的政策引导语境下,德国和联邦州政府对于企业补贴主要侧重老牌能源、矿业企业,帮助这些企业保持活力,实际上是延缓了阵痛期后转型重组再发展的速度。据德国政府统计,二战后的60多年时间中,德国政府直接或间接地在硬煤补贴上的支出超过了3300亿欧元。理念滞后带来的思想创新、技术创新僵化,导致了企业发展活力和城市发展活力不足。
  鲁尔区的居民对于转型发展的接受度也是推进思想转变的另一个主要方面。当地居民的生活受益于鲁尔区核心产业,因此很难接受地区核心产业的衰退。同时,转型将不可避免地造成当地失业问题出现,给居民带来利益上的冲击。
  德国对鲁尔区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造,用外部客观的理念转变推动当地企业、人、政府转型。从国家层面推出了复兴改造计划,将该地区几十个老旧工业建筑项目进行改造,在转型三产服务业同时,形成了德国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的主题之一,形成了较为有活力的文化衍生品、建筑衍生品行业,为当地就业转型带来了机遇。2018年,鲁尔区工业生产仍就名列德国前茅,但工业制造业、重工业方面的吸纳就业人数则大大降低,教育教学、医疗、社会服务、艺术等方面的就业人数成为大户。正是促进理念变化,产生了今天转型的成功。
  鲁尔区改造,大面积保留了旧有厂房和设施,赋予其新的功能。这在当时是革命性的,因为在这之前的100年,人们开始意识到重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意识到工业园区内生活条件的恶劣,所以建设通常都是“在城市中引入自然”(例如1850s的纽约中央公园)。但鲁尔区改造者认为,100年后社会已经改变,城市已经变得宜居,城市需要的不再是自然化,而是地域化,工业区域是一种区域化的纪念,让人们去理解能源综合转型、经济模式转变的初衷,因此也留下了经典的鲁尔区转型发展核心理念——全球化思考,地区化行动“ThinkGlobally,ActRegionally”。
  管理维度
  细节决定转型成败
  鲁尔区转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精细管理当地就业变化,第一次煤炭危机使1960年代的就业人数减少近一半。从1957年就业高峰的49万人下降至1968年的21万人。能源结构转型和经济结构转型需要一套重点突出、协调统一的措施,包括法律法规、集体谈判和合同规定等举措,并由管理部门和行业协调配合,才能实现转型的根本目的,促进企业和城市整体转型协调发展。
  通过经济改革方案预算,德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开始协助工会以对社会负责的方式减少煤炭行业就业,工会确保受影响的工人得到社会保障措施保护。当矿井关闭时,工人可以接受其他职位,或根据其年龄提前退休并领取退休金。政府在当时提供了长达5年的过渡期付款,向尚未到退休年龄的工人提供保障。同时,雇员也可以通过放弃涨薪或者通过重新分配工作的方式,以免被裁员,并获取接受再培训的机会。
  当时,由鲁尔煤炭公司成立的鲁尔煤炭职业培训协会成为工人转型再上岗的避风港,其有效地监督了劳动力市场转型,对工人所需职业技能进行评估,并提供未来和现有技能需求的培训,制订计划实施。
  其中,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支持也起到了很大作用,对于工人再就业提供新的岗位给予了帮助,如矿井水管理、地下水净化和矿场环境管理等转型中衍生的就业机会。该培训协会一度创造了再就成功案例80%以上的纪录。
  然而,涉及能源、经济转型的管理维度不仅涉及人,还有财和物的管理同样需要创新性、建设性的管理方式,对于不同程度受到转型影响的方面进行协调,包括企业资产处置、破产重组、产业链衍生发展、融资和养老问题等方面,都需要系统性的管理体系建设。这些方面都是鲁尔区成功转型的关键,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企业层面。

  鲁尔集团:
  世界500强企业之一,是一个涉足众多领域的采矿和技术集团,发展战略以四大产业为支柱:能源、化工以及传统的矿业和房地产。曾经是德国经济辉煌的缔造者,昔日的煤炭巨擘。坐落在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鲁尔工业区。集团在全球的员工超过10万,年销售额逾200亿欧元。
  鲁尔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四大产业为支柱:能源、化工以及传统的矿业和房地产。公司在全球员工超过10万,销售额逾200亿欧元。
  能源:鲁尔集团是德国第五大能源集团。
  化工:鲁尔集团是世界第一大特种化工集团。德国第三大化工企业。
  矿业:鲁尔集团管理经营德国所有矿石煤矿,锤式粉碎机,粉煤机,煤炭粉碎机,煤炭破碎机在世界矿山机械领域名列前茅。
  房地产:鲁尔集团是德国最大的地产公司和开发商。
  莱茵集团:
  成立于1898年,位于德国大鲁尔工业区埃森市,如今,它拥有能源、采矿及原材料、石油化工、环境服务、机械、电信和土木工程7个分部。
  现在,rwe集团已发展成德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商和国际先进的基础设施服务商。多元化rwe集团的构想是追求多元化公用事业,提出了欧洲能源市场的全新服务概念。
  RAG(莱茵集团)作为能源、化学康采恩,在全世界拥有超过100,000名员工,是德国鲁尔地区最大的公司之一。
  RAG在德国的电力市场上排名第一,又是德国化学企业的第三大康采恩以及世界专业化学领域的领头羊。RAG在房地产行业是德国最大的公司。
  莱茵集团向来把重点放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大约一半的员工在能源、化学以及房地产行业工作,另一半的员工则在鲁尔区从事采集矿石和开采煤矿工作。
  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是德国RWE集团(世界500强之一)的控股公司,是世界第三大水务公司,在全球24个国家拥有2万名雇员,其业务主要集中在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