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油气行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专家论坛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油气行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2019/9/16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9-09-12]
  2766亿立方米,这是2018年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
  26.7%,这是2018年油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数万千米的天然气长输管道,横亘东西,连接南北,气通中华大地;蜿蜒绵长的海岸线上,一个个LNG接收站拔地而起,架起与全球互通的桥梁……这是属于我国油气行业的辉煌成就。70载求索,油气行业用勤劳与智慧,谱写了属于自己的奇迹。
  油气工业实力实现跨越式增长,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时间轴回溯到1952年8月1日,就在这一天,解放军第19军第57师近8000名将士整体改编为“中国石油师”,开启“为祖国献石油”的艰苦创业。到1952年底,我国原油产量达43.5万吨,为1949年的3.6倍;天然气产量800万立方米,比1949年增加100万立方米。
  按照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部署,我国油气勘探首先在西部展开。到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已初步形成玉门、新疆、青海、四川四大石油天然气基地。1959年,全国原油产量达373.3万吨。天然气产量也获得进展,仅四川天然气产量就从1957年的6000多万立方米提高到上世纪50年代末的2.5亿立方米。
  当然,我国的石油工业并不满足于此。1960年3月,一场关系我国石油工业命运的大规模会战在大庆揭开。
  3年半的时间,我国在大庆探明860多平方千米的特大油田,建成年产原油500万吨的生产能力。到1963年,全国原油产量达648万吨。大庆油田的诞生,使新中国石油工业从此走进了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石油工业彻底甩掉了“贫油”的帽子,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同样也是在1963年,四川巴渝输气管道建成,拉开了我国天然气管道工程发展的序幕。从1949年到1975年,我国天然气年产量从不到1000万立方米,增长到100亿立方米。到1978年,我国年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加工能力增长5倍多,进入世界产油大国行列,并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国;天然气产量增至138亿立方米。
  1978年底,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发展新的征程,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也从此站在了新的起点。也是在那时,我国天然气产量进入快速增长期,年产量快速增长到1300亿立方米以上,年均增速10.6%。我国陆续建成以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和南海四大生产基地为代表的工业格局。油气工业呈现油气并重特点,进入稳油增气新时期。
  经过改革开放的洗礼,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规模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
  在油气探明储量及产量方面,截至2018年,国内新增原油探明地质储量连续13年超过6亿吨,2018年近10亿吨,夯实了稳产的资源基础,新增天然气探明地质储量连续12年超过4000亿立方米,2018年约5000亿立方米,保持了高峰增长态势。2018年国内原油产量保持在1.9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达1580亿立方米,其中页岩气产量首次突破100亿立方米大关,达到110亿立方米。
  在油气管网建设方面,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油气管道从零起步,逐步发展。截至2018年底,全国(三大公司)已建成原油管道29677千米,成品油管道27379千米,天然气长输管道72124千米。油气管道总里程129180千米。初步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覆盖全国、连通海外的油气管网。
  油气技术研发取得新突破,持续增强造血机能
  油气行业的增储上产,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石油工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都对石油工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又是石油科技的创立完善并不断得到利用的历史。
  首先是在油气勘探和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我国在陆上油气勘探开发,海相、深层、古老海相碳酸盐岩勘探,高含水油田和复杂油气田开发,以及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等领域突破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同时,还研制开发了新一代有线地震仪、地震数据处理解释和“两宽一高”地震勘探等核心设备软件,快速与成像测井装备、测井处理解释软件,以及精细控压钻井、3000型成套压裂机组等重大装备。另外,我国南海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钻探成功,实现了作业水深从500米到3000米的跨越。
  而随着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的逐渐攀升,我国的科技力量也紧盯页岩气开发的关键技术,目前我国页岩气技术已获重要突破,非常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初步形成,支撑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资料显示,我国已掌握了页岩气地球物理、钻完井、压裂改造等技术,具备了3500米以浅(部分地区已达4000米)水平井钻井及分段压裂能力,初步形成了适合中国地质条件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体系。
  另外,我国炼油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已经具备大规模“走出去”的实力:一是形成了相对完备的生产技术体系,拥有成套的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技术,具备利用自主技术加速单系列千万吨级炼油、百万吨级乙烯和芳烃的能力;二是形成了多条清洁燃料生产技术路线,形成了以催化裂化、汽油加氢等技术为主的成套解决方案,为汽柴油产品加快质量升级步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三是劣质油、重质油转化技术日趋成熟,大幅提升了国内炼油企业轻油收率,形成了针对劣质原油的加工路线,有效解决了加工过程高、低温腐蚀问题。
  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工业管理体制
  油气行业70年的沧桑巨变,除了在工业实力方面实现跨越式增长,我国石油工业管理体制也在发生着根本变化,打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破除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工业管理体制。
  为了适应世界海洋石油快速发展趋势,1982年2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式成立,成为第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业行业。1983年2月,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成立,将原来分属石油部、化工部、纺织部管理的39个石油化工企业划归总公司领导,总公司直属国务院。1988年4月,石油部改组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并将所属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分立。自此,中国石油工业基本形成以陆上、海洋、石化三大公司为基础,分工较为明确,各自独立经营的格局。
  三大石油公司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石油工业产业链中出现了上下游、内外贸和陆海域相互分割的问题,发展不平衡和利益不均的矛盾日渐显露出来。1998年,中央决定实施石油石化战略大重组,通过行政性资产划拨和互换,将原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石化总公司改组为两个大型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实现上下游、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经营。这次大重组优化了石油工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了利益关系,形成了竞争与合作的格局。1999年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按照“主业与辅业分离、优良资产与不良资产分离、企业职能与社会职能分离”的原则,开展企业内部重组,组建了各自的股份公司。2000~2001年,三家股份公司先后实现在海外成功上市,这标志着国有石油公司的产权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并成功走上国际资本市场的大舞台。2017年,《深化油气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出台,为建立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石油工业管理体制指明了方向。
  截至2018年底,在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中,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分别位列第3、20、32位。中国石油连续18年稳居世界十大石油公司行列。在BrandFinance“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排行榜中,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均进入百强,分列第33和49位,品牌价值达到368亿美元和291亿美元。
  加强“引进来”与“走出去”全面参与国际油气资源配置
  在如今全球化发展的浪潮中,加强合作已是大势所趋。我国油气行业也早已做好准备,不断加强“引进来”与“走出去”,石油工业的对外开放实现了中国企业全面参与国际油气资源配置。
  首先在“引进来”方面,从海上到陆上,从下游到全产业链,油气行业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
  197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中国海洋石油工业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积极、稳妥地探索利用外国资金与技术,加快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及相关法规颁布;1983年,我国同9个国家27家石油公司签订了18个石油合同,开启了我国石油资源对外合作的先河……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映射了油气行业对外合作的身影。
  在吸引外资进入我国的同时,我国油气企业也在加快“走出去”。据了解,我国企业在国际油气行业的参与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海外五大油气合作区、四大战略通道基本建成,全球战略布局逐步完善。
  另外,我国政府还通过政府间的高层互访、双边或多边合作组织和专题论坛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拓展海外合作搭建平台,扩大和加深企业与重点资源国的合作。人民币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大宗商品方面的定价功能开始显现。上合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进博会等国际合作平台的搭建,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贸易合作方面的话语权。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又为我国油气行业的国际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我国油气企业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全面稳步推进海外业务发展,继续稳固和扩大投资,与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南苏丹、俄罗斯等国家在油气产能合作等方面形成了开放共赢的合作体系。目前我国各类企业已在“一带一路”沿线的20多个国家开展和执行了210多个油气合作项目,2018年海外油气权益突破2亿吨。
  我国的油气企业正在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先行者和骨干力量。在“一带一路”地区投资合作已超过20年,在“一带一路”区域内建成五大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战略通道、2.5亿吨当量产能、3000万吨炼能的全产业链合作格局,累计投资超2000亿美元,油气产业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奠定了重要基础。
  70年时间,在漫长的时间长廊中不过白驹过隙,而对于油气行业,却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嬗变。面向未来,油气行业也必将秉承数十载的荣光向着伟大复兴的彼岸砥砺前行。(记者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