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地热正迎来产业规模化发展
专家论坛

地热正迎来产业规模化发展

2018/12/6   关键字:地热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  2018-12-05]

参加11月27~28日在上海举办的2018中国地热国际论坛,地热产业作为绿色朝阳产业,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急需技术大突破与产业发展政策支持。

可更好满足清洁用能需求

进入供暖季,北方地区“四面霾伏”的天气骤然增多。地热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作用更加突出。

据规划,到2020年,我国地热能利用实现年替代标准煤7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7亿吨;到2021年,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将达70%,替代散烧煤1.5亿吨。清洁取暖政策明确,地热供暖将作为可再生能源供暖的首选形式重点推进,产业规模化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中国石化目前已基本建成10座冬季供暖无烟城;在河北雄县沙辛庄村等11个自然村完成地热代煤改造,年可减少用煤1.5万余吨,减排二氧化碳4万余吨。

河南省在周口地区建设全国最大的水热型地热分布式集中供暖连片示范区,利用中深层地热,为75万人供暖,年少用标准煤3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4.8万吨。

谈及地热对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改变,冰岛资深地热专家索尔力克·约翰内松深有感触。他说,100年前冰岛是个贫穷的国家,正是地热改变了一切。今天,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及市郊已实现地热供暖全覆盖,服务19万人。

地热产业前景无限广阔

地热在我国的利用由来已久,近年来,地热供暖得到长足发展。2010年以来,我国浅层地热能利用以年均28%的速度增加。截至2017年底,我国地源热泵装机容量达两万兆瓦,位居世界第一。正在建设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60%的系统负荷就由地源热泵提供。

近10年,我国水热型地热能直接利用也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截至2017年底,全国水热型地热能供暖建筑面积超过1.5亿平方米。

据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

如今,地热利用的边界也在不断扩展。雄安新区将综合利用区内地热资源、城市余热资源及周边热源,形成多能互补的清洁供热系统,打造地热利用的全球样板。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将全面推广太阳能、地热能与常规能源系统的智能耦合发展。南京江北新区水空调项目则利用浅层地表水供热制冷。

在工业余热利用领域,胜利油田按照“油田+热田”思路,建成投产一批地热、余热利用项目。工程建设公司在海南炼化利用工业低温热建设发电项目,使芳烃联合装置整体能耗较引进技术降低28%,并实现装置由受电到外送电的历史性突破。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低温地热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

干热岩利用技术亟待突破

在此次论坛上,干热岩及EGS(增强型地热系统)成为热门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金之钧介绍,全球陆区干热岩资源量相当于4950万亿吨标准煤,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所蕴藏能量的近30倍。我国干热岩资源量约占世界干热岩资源量的六分之一。

EGS是向深部干热岩层钻孔,通过水力致裂在干热岩体中形成人工地热储层,从而采出热能的系统。20世纪70年代至今,世界范围内已建设试验性质的EGS工程31项,累计发电能力12.2兆瓦,虽取得一定进展,但总体没有实现商业化开发。目前,中国地质调查局、青海国土资源厅与中国石化决定三方联合建设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地热能勘探开发试验项目。

金之钧说,干热岩属于战略接替性资源,建议国家给予相关新技术、新能源配套支持政策。长期看,干热岩产业一旦实现技术突破,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期待。中国工程院院士蔡美峰还提出深部矿产和干热岩共采的思路,采矿帮采热打通道,采热帮采矿降温度,可实现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