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论坛  >  地热热起来 开辟新蓝海(图)
专家论坛

地热热起来 开辟新蓝海(图)

2018/7/10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海洋石油报2018-07-06]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提速推进,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绿色能源迎来发展新契机。
  全球地热储量巨大,是绿色可再生能源,被世界各国列为重点开发的新能源。进入21世纪,中国的油服企业开始在地热技术服务方面先行试水。
  在经济学里,“蓝海”一词指全新的市场空间。地热能,以其资源和政策优势,以及与油气领域的天然联系,或将成为“非油气”产业及油服企业战略转型的新蓝海。
  6月19日,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成功中标《任县城区深层地热集中供暖特许经营项目》,这标志着中国海油成功挺进地热技术服务这一“非油气”产业。本期与您共同关注。
  地热:绿色能源潜力股
  正处于“壮年”期的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热库,内部蕴藏着巨大能量。据估计,仅地壳最外层10公里范围内,就拥有地热资源1254×1024焦,相当于全世界现产煤炭总发热量的2000倍。如果计算地热能总量,则相当于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要比水力资源的发电潜力大100倍。其中,可利用量为4948万亿吨标准煤,按目前世界年消耗190亿吨标准煤计算,能满足人类数十万年的能源需求。
  相比化石能源,地热能是零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在可再生资源中,与风能相比,地热能是一种连续稳定的能源,不受季节、天气等外界环境因素掣肘。
  地热资源按赋存状态可分为水热型、干热岩型和地压型三种。其中,干热岩是地热能中最具开发潜力的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干热岩的发电利用率是光伏发电的5.2倍、风力发电的3.5倍,是继光伏、风电之后又一个全球追逐的新能源热点。
  地热能是仅次于太阳能的第二大清洁能源。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地热能进行了开发,并以年增12%的速度快速发展。
  我国地热资源非常丰富,根据国际标准,以其2%作为可采资源,全国陆域干热岩资源量达17万亿吨标准煤,全国水热型地热资源量折合1.25万亿吨标准煤,地热资源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地热能发展被置于中国清洁能源发展的重要位置。地热能开发对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压力、实现能源结构转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地热新军整编出击
  2017年春节,朋友圈热传的《中国“十三五”地热产业发展规划》引起了正在山东老家过年的田绪安的兴趣,他是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下称工程技术公司)下属山西分公司的副经理。田绪安震惊于地热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地热产业和油气行业的接近性也让他十分振奋。
  试水:“扫荡式”的技术调研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面对潜在的机遇,田绪安决定创造条件,极速出击。
  春节刚过,田绪安以志愿兼职的形式,组织石油工程、机械设备、政策研究3名不同专业背景的员工成立地热项目组,开始了大胆探索。
  项目组成员白天从事煤层气、致密气工程方面的工作,晚上开展地热领域的调研。
  “前期研究中,我们抓不到头绪,索性就开展扫荡式的调研,通过收集海量信息,争取最全面了解地热行业的形势和进展。”田绪安说。

  项目组成员几乎数月放弃休假,利用周末和假期,从山西到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省市多地开展实地调研,参观各省市地热项目,与地热行业的企业开展交流,足迹踏遍整个华北。

  备战:“颠覆式”的技术集成
  地热项目组的探索性研究得到工程技术公司的大力支持。工程技术公司发挥全产业链优势,迅速梳理地热相关技术资源,协同各产业板块力量,推动地热产业能力迅速形成。
  工程技术公司以河北任县项目为实战演练对象,组织技术力量开展靶向研究。项目组技术负责人王文海带领技术团队,开展地热相关技术的梳理,委托具备地质综合研究能力和地球物理勘察技术的非常规技术研究院,结合地热领域需要,拓展研究电法测井技术;委托具备成熟的钻井完井技术的监督中心,根据任县实际,进行针对性技术调整。
  与此同时,项目组安排工程技术公司山西分公司结合数年积累的非常规气田开发、回灌技术,研究任县热田合理布局的最优井距技术。
  在论证过程中,项目组还与中国科学院地热资源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地热研究中心等国内地热行业权威机构的技术团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国内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和核心技术,并邀请多位权威专家及其团队参与项目论证研究。
  今年4月20日,工程技术公司带着研究成果参加了河北省冬季取暖典型案例展示会。会上,工程技术公司推出的地热供暖案例得到高度认可,为斩获任县项目奠定了基础。
  中标:“差异化”的技术出击
  近年来,国内地热企业林立,要想中标任县地热项目,对于涉足地热行业不久的工程技术公司来说,必须推出差异化的一流方案。
  工程技术公司在着眼地热资源的科学开采和地暖项目的长期稳定运行上,不断探索,形成了系统化的认识。
  在目标层位选取上,项目组决定瞄准3000米左右的中深层,主张对施工地区进行地球物理勘察;在工艺流程上,提出结合先进的海上钻完井工艺和增产措施,促使地热资源充分发挥;在技术体系上,为保障专业之间的有序衔接和全链条质量控制,明确着眼长远,确保发展速度和质量并重,建设地热一体化服务能力。这为任县政府提供了最优的战略选择,最终成功中标。
  “非油气”有了新蓝海
  油服企业战略转型的新蓝海
  近几年,地热行业持续升温,反观油气行业,油价“寒冬”尚未完全回暖,油服企业战略转型任重道远。
  目前,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开发总体规模较小,技术上相对而言欠成熟。但等到地热资源开发技术成熟的那一天,油气行业必然会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强劲的竞争对手。
  2017年,我国科学家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这是自2014年在共和盆地地下2230米处成功钻获温度高达153℃的干热岩之后,我国干热岩勘查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这次干热岩的勘探取得的重大突破,让地热等新能源的利用再度引发关注。专家认为,地热资源已成为新能源中的“明星”,其开发利用或将引发石油天然气资源格局的重大变革。
  今年5月6日,恒泰艾普(海南)清洁资源有限公司经过66天的钻探,在海南琼北成功完成干热岩钻井。在未来5到10年内,海南将会继续钻干热岩井用于地热发电。
  地热开采与油气开采同属资源采掘和能源行业,开采技术具有相似性,油服企业转型发展地热技术服务产业可谓顺理成章。
  首先,油服企业拥有专业完善的技术队伍。浅层地热资源勘查、地下水抽采和回灌堪称石油勘探、开发的“简化版”,对石油行业企业来说技术门槛不高。
  其次,油服企业具备开采装备优势。大型油服企业从油气勘查设备到钻采设备软硬件一应俱全,诸多设备可以改装、转为地热开采设备。
  再者,油服企业先天掌握地热地质资料。油服企业掌握全国多数沉积盆地地质资料,这些盆地正是地热赋存的地区。
  第四,油服企业已经形成成熟的企业文化。油服企业经过长时间的锤炼,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和运营体系,在规范运作、环保等方面具有优势。
  新蓝海已有先行者
  从全球看,部分石油公司已经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如雪佛龙和道达尔分别在地热领域和太阳能领域加大了投资力度。
  进入21世纪,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为代表的石油企业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和转型契机。在成功开展浅层、中深层地热供暖的同时,诸多石油企业还推进油田余热利用、地热发电、地热农业等业务。2009年,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与雄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地热开发合作协议》,而此前,中国石化早就与当时的雄县政府合作,开展了地热代替燃煤供暖的项目。
  油服企业在地热技术服务方面也有先行者试水。2006年11月,中国石化新星集团与冰岛恩莱克斯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绿源地热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成功建设雄县地热开发项目,采用先进的资源评价、节能集输、地热换热、梯级利用、智能监测、尾水回灌和综合利用等技术,实现地热能效用最大化和地热资源开发过程的清洁环保。
  截至目前,雄县供暖面积超过450万平方米,地热能供暖已覆盖全县95%以上的建筑,同时形成在国内具有样板意义的地热开发利用“雄县模式”,彻底摆脱了冬季燃煤供暖带来的种种问题。
  在地热开采技术方面,油服企业不断有新的突破。2015年5月4日,哈里伯顿推出膨胀尾管悬挂器系统。该系统使用高性能的金属密封技术,可在地热井温度达到302℃时悬挂尾管进行完井作业。
  此外,中国的油服企业通过提供地热技术服务还走出国门。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公司自2007年进入肯尼亚地热钻探服务市场至今,已累计签订合同达7.5亿美元,完成钻井151口,占肯尼亚目前地热钻井数的72%。通过海外地热钻探服务,长城钻探已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在国内的高温钻井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稿件由张娅王曼胡云亭撰写,图片由周伟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