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策法规  >  《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出台
政策法规

《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出台

2020/9/28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20-09-25]9月21日,省经信厅印发《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将四川打造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氢能产业基地、示范应用特色区域和绿氢输出基地。
  氢能是一种洁净环保、可储存、可再生的二次能源,燃料电池是当前氢能高效利用的核心方向,发展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是提高能源安全、促进能源革命、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
  氢源丰富产业基础良好
  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四川省氢气来源多样,尤其是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支撑。可再生能源制氢、工业副产氢、化石能源制氢等方面都有庞大的氢源基础。
  目前,四川已有从事氢能产业的企业及科研院所超100家,覆盖氢气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整车制造等全产业链主要领域,氢能产业基础良好,产业链条基本打通。
  四川已开展了一系列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示范工作。2018年2月在成都市开通运营了西部首条燃料电池公交示范线路并配套建设西部地区首座加氢站。截至2020年8月,已累计投入220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规模西部第一。
  尽管四川氢能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仍处于商业化初期阶段,全产业链应用成本较高,推广应用范围相对有限,基础设施发展较为滞后,产业支持政策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到2025年,四川氢能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根据新出台的《规划》,我省将按照“市场主导、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安全发展”的原则,将氢能产业打造为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以打造完善的氢能产业生态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重点,突出本地优势及特色,突破燃料电池关键技术,提高产品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丰富示范应用场景,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产业装备水平,强化氢能供给体系,完善产业政策及标准法规体系,推动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总体目标:到2025年,四川氢能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核心技术实现阶段性突破,保持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同步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氢能核心产品。氢能产业链进一步优化,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燃料电池汽车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将四川打造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氢能产业基地、示范应用特色区域和绿氢输出基地。
  提升技术水平——到2025年,燃料电池核心技术、氢气制储运加技术实现阶段性突破。车载电堆寿命、电堆体积功率密度、系统经济性、低温启动等燃料电堆各项指标显著提升。氢气制备、储运、加注等多个核心环节实现自主突破。
  扩大示范效应——到2025年,燃料电池汽车(含重卡、中轻型物流、客车)应用规模达6000辆,氢能基础设施配套体系初步建立,建成多种类型加氢站60座;氢能示范领域进一步拓展,实现热电联供(含氢能发电和分布式能源)、轨道交通、无人机等领域示范应用,建设氢能分布式能源站和备用电源项目5座,氢储能电站2座。
  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到2025年,逐渐健全强化氢能产业链,培育国内领先企业25家,覆盖制氢、储运氢、加氢、氢能利用等领域。其中核心原材料企业2家,制氢企业7家,储运和加氢企业6家,燃料电池及整车制造企业10家。
  形成“一轴、一港、一区、三路”的“1113”发展格局
  在空间布局方面,我省将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要求,以各地自然资源禀赋及现有氢能相关产业为基础,遵循合理配置、重点突出、有序协同、互联互通的原则,形成“一轴、一港、一区、三路”的“1113”发展格局。
  成都—内江—重庆发展轴。发挥成都氢能产业发展核心作用,充分利用成都高端装备制造中心、创新中心、检测中心、应用中心优势,带动内江、资阳、自贡、乐山等沿线城市氢能应用、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及汽车零配件、氢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同时,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与重庆深化互补合作,共同打造成渝氢走廊。
  川南氢港。依托宜宾、泸州沿江港口优势打造氢能港口物流示范,开展氢能港口装备制造。依托内江国际物流港(保B)、西南(自贡)国际陆港和自贡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优势,开展园区氢能物流车示范,推动氢能基础设施装备制造发展。
  攀西示范区。充分利用雅安、凉山、阿坝的旅游和矿产资源,开展燃料电池景区车辆、燃料电池房车、燃料电池矿用车等示范应用,探索氢能在备用电源、分布式发电等领域中的应用。
  绿色氢路。依托四川富余水电资源开展电解水制氢,打造攀枝花—凉山—雅安—成都、乐山—眉山—成都、阿坝—绵阳—德阳—成都三条绿色氢路,并沿线布局氢能基础设施和电解水制氢设备生产制造,带动全省水电消纳,提供绿色经济氢源,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