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价格改革悄然破冰
[经济日报2012-07-13]7月2日,我国首次开展天然气市场化调峰,天然气交易在上海石油交易所正式上市,首日成交3960吨。
按照国家能源局的要求,此次将安排1亿立方米非政府定价天然气作为调峰气量,在上海石油交易所天然气现货交易平台交易,交易将持续到今年9月15日,以及时解决夏季天然气尖峰需求。
1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能解决多少用气需求?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天然气消费量61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9%。其中,国内生产天然气45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3%;进口天然气则达163亿立方米,增幅42.8%。
由此来看,对于即将到来的夏季用气高峰,1亿立方米仍可谓杯水车薪。但业内人士分析,此举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天然气价格机制悄然发生了变化。
众所周知,天然气以其效率高、清洁、方便的特点,已经在我国的能源消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据统计,近10年来中国天然气产量年均增长13%,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16%,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2.4%提高到去年的5%。根据国家能源局"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预计2015年天然气利用规模要达到2600亿立方米,届时能源消费比重将提高到8%左右。
显然,我国天然气的生产增长速度赶不上消费的增长速度,部分天然气还是需要进口。与这一现实相矛盾的是,目前,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还相对滞后,国产天然气基本是成本定价,进口天然气价格也无法与国际接轨。随着开发成本的逐步上升及进口气的成本上升,现在再按照成本定价,很多天然气生产企业已经难以盈利,进口气甚至还要赔钱。这大大降低了天然气生产企业和进口企业的积极性,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
因此,要解决天然气供需矛盾,最根本就是要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进行改革,让其更加贴近市场,最终形成天然气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的格局。只有这样,才能让天然气发展进入正常的市场轨道。
理顺天然气价格机制不仅有利于我国天然气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调整改善中国的能源结构,有利于能源行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有助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此次迎峰度夏的1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交易,虽然数量不大,但是我国首次采用市场化方式解决天然气动态调峰需求,有利于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天然气资源、满足动态调峰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它意味着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已然破冰,将会为天然气价格体制改革带来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