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市场  >  注重市场配置和宏观调控相结合
石油石化市场

注重市场配置和宏观调控相结合

2010/3/16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全国政协委员马富才谈保障天然气供应
 
 
  [中国石油报2010年3月12日]  本世纪以来,我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发展,年产量由2000年的272亿立方米增长到2009年的852亿立方米,消费量由2000年的245亿立方米增长到2009年的约900亿立方米,一大批工程包括西气东输、中亚管道、川汉线、储气库、LNG接收站等陆续建设,为保障能源供给和能源结构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刚刚过去的冬季,天然气供求矛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气荒’、‘逼宫’等刺眼的字眼在媒体中广泛传播,一股不公正的舆论压力刺痛着人们的心。实际情况是供给方面对寒流带来的天然气需求急剧上升,尽全力增加供应。”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小组讨论中,全国政协委员马富才在谈到天然气供应问题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他说:“以中国石油为例,2009年10月平均每天产气1.8亿立方米,进入11月份以后,迅速提高到每天产气2亿立方米,最高时达到2.28亿立方米。一线生产员工在严寒的戈壁、沙漠中精心呵护着每口气井、每套装置,绷紧神经进行超负荷生产。”
  马富才委员说:“对于消费者来说,冬季用天然气采暖是用量急剧增加的主因,而采暖又是民生工程。政府采取中断和限供一部分可以中断的用气负荷无可非议。以北京市为例,2009年全年用气64.4亿立方米,而在冬季采暖的130天里用气45.6亿立方米,其余的235天里用气18.8亿立方米。最高用气月份12月用气量12.54亿立方米,今年1月更高达14.3亿立方米,最高日用气量5343万立方米,而去年5月份用气量只有1.9亿立方米,最低日用气量485万立方米。如此巨大的峰谷差,一般的系统很难满足供应,且给生产系统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但用气负荷特性决定了峰谷差巨大的客观存在。”
  那么如何解决天然气供求矛盾呢?马富才委员认为,应依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市场配置资源和宏观调控相结合来解决。他对此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大系统规划和实施管理的力度。尤其是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下更需要加强系统规划和实施的管理,要根据资源、供给能力、消费需求、负荷特性,做出系统规划并赋予其法律地位,保证其有效执行。   二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包括产业政策、价格形成机制、税收等来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供应方增加资源和供给,消费方提高使用效率节约资源,并自我约束来保障系统的平稳运行。马富才委员认为,目前有些地方违反产业政策,盲目搞天然气化工园区,是对优质能源的浪费。他说天然气是优质燃料,全球用于化工原料的天然气不超过5%,而我国目前用于化工的天然气达30%,实在可惜,应加强引导监督并强化需求侧管理。   三是加大储气库的建设。用储气库来调峰是行之有效的办法。用气性质不同,调峰量差异也会很大。北京市由于供暖特性,其调峰能力须达到北京市全年用气量的35%才能保证系统平稳运行。同时,储气库还有应对各种危及系统安全的突发事件及确保运输管道高效运行的功能,进而还要考虑一定量的战略储备来应对供应中断的风险。而储气库建设投资巨大,目前1亿立方米的储气能力建设成本至少要3亿元人民币,而且运行费很高,需要国家在政策及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