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市场  >  四季度国际油价向何处
石油石化市场

四季度国际油价向何处

2009/11/9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油石化杂志2009年11月4日]  2009年四季度国际油价如何,将主要取决于经济恢复增长的情况。
   进入下半年后,世界经济好转的声音虽然不断增大,但国际油价并未承袭上半年持续上涨态势,而是出现了明显的震荡。第三季度各月的国际市场主要原油价格出现跌、涨、跌的交替变化。截止到10月12日,10月份WTI、布伦特及米纳斯三种原油(以下简称三种主要原油)现货平均价为70.14美元/桶,比上月又上涨1.16美元/桶。
   第三季度国际油价出现震荡的原因是什么,第四季度国际油价又将走向何处?
   2009年下半年以来,西方国家经济处于衰退后恢复过渡阶段,国际油价受各种因素牵引出现震荡徘徊是较为正常的。这种状况何时结束,或者油价整体水平何时明显上涨,要视这一过渡期的长短。9月下旬路透社公布的调查显示,关于2009年四季度WTI原油价格,31家机构分析人员预测均值为每桶68.3美元。如果四季度国际油价能够稳定在这一水平,国内市场可能相对较为平和;如果国际市场主要原油价格坚挺在每桶70美元以上,国内市场就有可能出现燥动,并且可能成为国内成品油市场价格逐渐回升的起点和基础。
   油价震荡盘整
   第三季度国际油价之所以出现震荡,既有技术性的因素,也有市场面的因素。
   世界经济形势进一步好转需要一定过程。在各国强力救市的刺激下,主要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已经得到明显遏制,进入了调整恢复阶段。在此期间,经济的继续好转需要一定的过程。此时经济运行的主要任务不再仅仅是阻止下滑,而是止跌后的增长爬坡,运行的难度明显加大。而且,事实上也存在着失业率高居不下等不确定因素。美国劳工部公布,9月份失业率高达9.8%,创1983年以来新高。另外,各国政府的财力有限,不会一味地实施刺激经济的扶持政策。或者说,世界各国支持经济复苏的措施将逐步淡出。
   市场对供应的担忧明显降低。2009年6月,国际市场三种主要原油现货平均价70.31美元/桶,比上年12月份均价提高29.09美元/桶。油价明显回升后,供应逐渐增大。国际能源机构(IEA)9月份月度报告称,欧佩克8月原油供应量扣除伊拉克后为2630万桶/桶,较之欧佩克产量配额高出140万桶。欧佩克也承认,8月份减产配额执行力度仅为64%。另一方面,油价回升已接近欧佩克限产保价目标,明显阻止了其进一步减产的可能。
   地缘政治方面对石油市场的压力有所降低。9月21日至25日第64次联合国大会与G20第三次金融峰会等一系列会议相继召开,主要大国一致性较高,就连美俄在对伊朗发展核武器的制裁上都取得了一致。2009年9月23日,俄罗斯总统首度表态,愿意支持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制裁伊朗。在此形势下,伊朗核问题也确实有所缓解。2009年10月1日,美国和伊朗均就有关核计划举行的会谈发表了评论,称会谈很有成效,伊朗同意联合国观察员进入新开放的核燃料浓缩工厂。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这些好转,市场环境的宽松,成为第三季度国际油价相对松驰的大背景。
   美国极力调控国际油价。从9月下旬两周内美国官方公布的石油库存意外大增与意外大减,前者明显打压油价、后者又强劲推涨油价中可以看出,美国力求使主要原油价格保持在70美元/桶上下,略低于欧佩克价格目标。美国经济毕竟尚未出现增长,保持相对较低的价格有利于其经济恢复。因此,美国等西方大国对油价的调控也不可能使油价持续上涨。
   消费需求并不强劲。进入8月末后,美国等西方国家夏季汽油消费旺季进入尾声,冬季取暖油消费旺季尚未到来。因此,9月份市场处于交替状态,消费需求相对较为平和。如果没有诸如飓风等因素干扰或其他题材的炒作,油价不涨也较为正常。
   油价技术性回调与投机空间缩小。2009年上半年国际油价的持续回涨,是在2008年第四季度国际油价继续大跌基础上的反弹。有相当部分是对油价下跌过大的补偿,其中不乏有一定的投机成分。总体来说,上半年油价上涨至少有三股推动力量,即经济回升、油价补偿及对预期油价的投机。而油价在经过技术性回涨校正后,补偿因素和投机因素都明显降低,油价上涨的主要推动力落在宏观经济的变化上。而单一经济因素对油价的推动不一定很强劲,有可能呈现一定的波动和震荡。
    推动油价因素增强
   第四季度国际油价并不能完全排除起伏震荡。但是,油价的震荡并不会带来整体水平的明显降低,支撑油价的因素同样明显存在。
   世界经济毕竟开始好转,石油消费需求将逐步得到恢复。美国经济在2009年第二季度下滑大幅缩小后,市场预计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经济就可能出现正增长。由于“汽车旧换新”方案带动汽车和汽油销售,美国2009年8月份零售额暴增2.7%,创下3年来最大单月涨幅。生产者物价指数(PPI)亦飙高1.7%,为预期幅度的两倍。10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在2009年收缩1.1%之后,2010年将增长3.1%。
   截至10月份,国际能源机构已连续四个月上调了对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预估。同上月报告相比,10月9日,国际能源机构(IEA)月度报告将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数调高20万桶/日,达到8463万桶/日。同时,将2010年全球原油需求上调为8605万桶/日,比2009年增加142万桶/日。10月6日,美国能源署(EIA)也全面上调2009年第四季度和2010年世界及美国石油需求预估。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会任凭油价下滑。其一,油价过低将带来欧佩克的抵制,不利于石油生产的稳定及未来市场的供应。针对2008年四季度以来国际油价大跌后对石油生产投入的打击,从而对未来石油生产的负面影响,2009年以来国际能源机构一直很担忧。实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十分矛盾,既想低油价促进经济增长,又担心低油价打击石油生产。9月28日,国际能源机构(IEA)总干事田中伸男说,原油需求迄今还没有从经济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目前的油价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将影响供需形势,投资不足在中期内有可能导致全球石油供应危机。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遏制不会停止,推高国际油价可能成为它们非政治非军事手段的首选。美国奥巴马政府如果有别于布什的军事强势政策,就要突出其经济强势,即通过经济领域实现打压遏制中国等国家发展的目的。2009年9月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已经加大了对中国的一系列制裁,相继决定对中国生产的轮胎、无缝钢管、铝箔等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50%,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是制约今后中国发展的主要瓶颈,高油价显然对中国发展不利。实际上,推高国际油价同上述那些制裁措施一脉相承,而且更加隐蔽,不会引起反制裁措施。同时西方国家在高油价中,可以利用其经济上的承受能力与技术上的能耗优势,垄断资源、提高竞争力。从长期看,这种一举多得的战略措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会轻易放弃。
   再有,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增持美元的结果使其明显升值。随着经济的复苏,美元的避险职能降低,其继续贬值难以避免,也将成为推动国际油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9年下半年以来国际油价的徘徊震荡,是油价大幅回升后的盘整。2009年四季度国际油价如何,主要将取决于经济恢复增长的情况。其中,三季度各国GDP数据至关重要,如果数据不见好转,油价波动区间可能由70美元/桶上下有所下移;相反,如果数据继续向好,世界经济回稳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复苏局面明朗,则油价波动区间有可能上移,保持在75美元/桶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