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2013-04-24]实现技术革新和科研项目510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97项,国家级科研成果63项。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据,是长炼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所取得的可喜成绩。近年,长炼先后完成柴油液相循环加氢(SRH)、汽油选择性加氢(RSDS-Ⅱ)等一系列绿色炼油前沿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申请国家专利技术数量成倍增长。科技创新成为驱动长炼发展的强大动力,长炼因此成为石化行业重">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科技  >  长岭炼化:科技创新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
石油石化科技

长岭炼化:科技创新搭建产学研结合平台

2013/4/25 9:27:02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Ľ>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3-04-24]实现技术革新和科研项目5100多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297项,国家级科研成果63项。

  这些看似简单的数据,是长炼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所取得的可喜成绩。近年,长炼先后完成柴油液相循环加氢(SRH)、汽油选择性加氢(RSDS-Ⅱ)等一系列绿色炼油前沿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申请国家专利技术数量成倍增长。科技创新成为驱动长炼发展的强大动力,长炼因此成为石化行业重要的新技术开发与应用试验基地。

  开发运用先进技术,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2012年,长炼800万吨/年炼油项目完成试生产后实现全线贯通,全年加工原油738.8万吨,完成销售收入449亿元,上缴税金70.56亿元,实现“三个翻番”。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扩能升级改造,走出了石化行业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阴影。在产能翻番的同时,长炼依靠各环节生产技术的攻关,各类废弃物排放不但没有同步增长,反而出现了总量下降。以炼厂主要排放物硫氧化物为例,他们全年减排二氧化硫5000多吨,总硫排放同比下降50%。

  “通过科技进步促进节能减排是长炼炼油质量升级改扩建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清洁生产、和谐发展一直是我们共同的梦想。”长炼科技开发处负责人牟克云说。

  作为目前国产化程度较高的同类装置,长炼新建炼油质量升级改扩建项目集成了催化汽油吸附脱硫(S-Zorb)、冷热壁管热交换等一大批先进工艺技术,在实现安全环保目标的同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技术复杂的渣油加氢装置在首个运行周期即以112%的加工负荷、72%的掺渣比、395天的连续安全运行时间,刷新3项国内同类装置运行纪录。

  “通过系列新技术的大面积使用,基层技术人员的技术管理理念有了全新突破。”质量技术处负责人蒋文军说,“到目前为止,长炼通过课题开发、项目革新等方式自主培养各类科技人员4100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90名,科技团队正朝行业一流的方向前进。”

  依靠信息网络渠道,拉动整体技术提升

  早在2005年,长炼就创办了企业内部科技论坛,并主动对接国家“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开企业承办国家级活动的先河。

  科技论坛为长炼汇聚了大量的外部先进科学技术,打开了长炼科技人员的视野,营造了良好的科技研讨交流环境,加强了与外部的沟通,搭建起一个产学研结合的创新平台。几年间,先后有112位院士专家前来交流,展示80多项前沿技术,30多项科研成果应用于长炼各大生产系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长炼每年联合在湘的19家石油化工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大型专题学术与技术交流活动。近5年,长炼与这些单位合作完成科研项目120多项,催生出国际领先的邻甲酚制备等一大批新兴石油化工技术。

  “外部知识引进、应用的同时,内部知识也在加快沉淀和激活。”长炼科协负责人彭英说,“从2006年开始,长炼利用企业内部局域网自主开发‘企业知识管理系统’,对炼化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开发和利用,实现知识增值,促进科技创新。”

  发挥科技资源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如何在实现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长炼通过科技创新,搭建产学研结合的产业化平台,打通了一条共同进步之路。

  2005年,原长炼石化研究院改制分流成立了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公司。至此,长岭地区拥有了第一家具有自主经营权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改制几年来,他们建立了开放性实验室,实施市场化运作,在溶剂技术开发、催化材料应用等领域相继突破,开发了醋酸酯、粗苯加氢精制等多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细化工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5项,荣获授权8项,改性和乳化沥青生产技术等成果打破国外垄断,稳步发展成为湖南重要的开放式行业研发中心。

  科技创新增加了区域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几年间,长炼自主开发了醋酸酯制备技术,并建立了地区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

  “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股份制架构企业--湖南中创化工公司应运而生。通过设置技术股保证特色技术的保密安全,设置激励股捆绑经营者个人与公司两者的利益,设置现金股面向长岭地区改制分流单位筹集资金,这家股权多元的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中创模式’的成功,打通了长岭地区产学研链条最为关键的一环。”长炼科技开发处负责人牟克云介绍,“近年来,通过产学研结合,长炼累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项、国家973项目1项、中国石化重大科技攻关项目8项、湖南省重大科技专项5项,沥青、醋酸酯等几大产业链条相继成形。”

  不断强化、优化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体制机制,促进了长炼建设新机制、新规模、新产业、新和谐的步伐,企业从产品单一的炼厂,发展成涵盖炼油、化工两大领域年产值超500亿元的地区产业集群。

  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的强力驱动,长炼聚集起一大批炼油化工各领域的科研人员,开发出双氧水制环氧丙烷、管式液相加氢工艺等一批国际国内领先的前沿科技成果,“创建一流炼化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大大增强。

  据了解,在长炼完成“十二五”规划建设后,环氧丙烷、碳四、芳烃等多条产业链将逐步成熟运行,长岭地区的年产值将超过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