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科技  >  中国石油首次成功实施在役高含硫小口径厚壁管天然气管道内检测
石油石化科技

中国石油首次成功实施在役高含硫小口径厚壁管天然气管道内检测

2024/4/12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油报2024-03-11]3月27日至4月1日,西南油气田公司重庆气矿完成云安012-X16井至云安012-1井管线漏磁内检测,几何+漏磁检测数据下载完整有效。这标志着中国石油首次成功实施在役高含硫、小口径、厚壁管天然气管道内检测,助力行业生产完整性管理再上台阶。
  这条管道全长为16.3千米、直径为219毫米、壁厚为14毫米、日输气量为40余万立方米,输送的天然气每立方米硫化氢含量高达110克。由于具有口径小、管壁厚、含硫量高等特点,管道开展漏磁内检测作业存在检测工具易卡堵、外部缺陷数据易丢失、检测设备易腐蚀等风险。
  重庆气矿系统性开展内检测适应性分析,优化清管器与测径板的组装方式,多次开展联合清管和测径清管,研判管道内部结构。强化检测现场风险管控,沿途加密定标点,采用“专人监听+设备监测”方式多渠道监控检测设备运行情况,确保检测设备运行风险受控。在此基础上,重庆气矿与检测单位共同进行先导性机械材质室内抗硫试验,对设备进行全面抗硫处理,确保设备耐腐蚀、检测数据完好不损坏。
  “相较常规管道内检测,在小口径厚壁管道内运行智能检测设备,要保证检测数据精度不降级,就要增加磁化构件重量,但这又增加了卡堵风险,是个突出的技术矛盾。项目团队调配管道气量和压力动态平衡,将设备速度稳定在每秒1米至1.5米。同时,优化设备密封、磁化结构,提高设备通过能力,保证气量压力、设备运行速度与管道磁化度三者达到有机协调与平衡,有效防止数据精度降级。”技术负责人张宸说。
  这次漏磁检测作业的结果对下一步开展缺陷安全整改提供了科学可信的依据,表明小口径厚壁管道内检测技术实现了新突破,为公司后续开展高含硫气田内部集气管道和储气库注气管道等特殊复杂管道内检测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