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石油报2016-07-11]
山东之南,斋堂岛畔,与海相伴,与涛为邻……听上去,字句之间勾勒出的唯美与诗意好似开启了一段“人在画中游”的浪漫之旅。然而,在开蛮拓荒和攻克技术难题的道路上,这一切都只是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海洋能科研团队(下称海洋能科研团队)以苦为乐、以岛为家的另一种表达。
走近这个朝气蓬勃的团队,记者倾">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科技  >  做海洋能开发利用的排头兵
石油石化科技

做海洋能开发利用的排头兵

2016/7/13 9:05:28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海洋石油报2016-07-11]
  山东之南,斋堂岛畔,与海相伴,与涛为邻……听上去,字句之间勾勒出的唯美与诗意好似开启了一段“人在画中游”的浪漫之旅。然而,在开蛮拓荒和攻克技术难题的道路上,这一切都只是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海洋能科研团队(下称海洋能科研团队)以苦为乐、以岛为家的另一种表达。
  走近这个朝气蓬勃的团队,记者倾听了国内目前总装机功率最大的海洋能多能互补发电工程——“500千瓦海洋能独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项目研建的幕后故事。
  从零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500千瓦海洋能独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项目是国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专项资金首批资助的示范项目,海洋能科研团队的成立也正是源于该项目研建的需要。
  从2010年起,在国内相关领域的总体研究水平尚且处于实验室原理样机研究阶段,且缺乏详实的海洋能资源数据的情况下,海洋能科研团队率先踏上了推动中国海油正式步入海洋能开发领域的征程。
  即使早在2007年就接触过海洋能领域,也曾写下20多页的调研分析报告,但当谈起起步阶段的点滴时,海洋能研究室主任、“500千瓦海洋能独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项目副经理张理仍说:“对当时的我们而言,海洋能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起初,甚至陌生到无法透彻地去理解那些已经被整理和记录下来的要点和内容。”
  基于自身此前对电气、机械、材料等不同专业的广泛涉猎,加上国内高校、企业内部科研力量的矩阵式支持,经过一段时间集中学习、领会和消化海洋能领域的专业知识后,张理担负起了“500千瓦海洋能独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组织协调海洋勘测、海洋工程等多个领域的分工与合作;保障、落实岛上值守同事们的基本生活条件;现场工作间隙,盒饭凉了,就直接放在太阳下晒一晒;还曾数次在乘船前往海岛的途中遇到风浪……从2010年8月正式进入项目组,至海洋能资源开发利用取得重大突破的5年多里,张理记不清楚自己曾多少次往返于陆地和海岛之间,尽管总是奔波,但还是坚持了下来。
  迎难而上成绩背后是坚守
  2012年,李志川来到研究总院做博士后,成为海洋能科研团队的一名青年科研骨干。说起参与该项目研究、设计、建造、施工以及调试、投运的经历,他格外怀念那段与同事们在岛上轮岗驻守的时光。
  2013年5月,项目正式进入现场施工阶段后,李志川和他的同事们开始了驻岛值守的倒班工作状态。正是从那时起,直至项目结束的2年零8个月中,李志川在岛上度过了数个节假日。
  跟踪设备的岛上试运行情况,抄送日发电量数据,克服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水电基础设施薄弱等不利条件的影响……他没空照顾在家待产的妻子,甚至连2014年的春节也是和项目组的4位同事在岛上度过的。“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希望可以在不久的将来,让海洋能成为海油清洁能源领域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李志川说。
  未满30岁的吴勇虎是海洋能科研团队中的一名“小鲜肉”,2012年正式入职后不久,就加入到了“500千瓦海洋能独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项目中。实战过程中,前辈们的敢闯敢试和身先士卒无不令他倍受鼓舞。
  2015年夏天,受山东大旱的影响,岛上停水三个月,为驻岛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可吴勇虎和同事们并没有抱怨,他们继续跟进岛上的试运行与协调工作,并结合进度和技术需求,有效地与当地渔民沟通。“参与这个项目,我不仅强化了专业技术水平,与人交流、协调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吴勇虎说。
  他们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在李志川和吴勇虎的身后,是研究总院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下,整个团队长达5年的坚守与付出。
  “500千瓦海洋能独立电力系统示范工程”项目吹响了海油开发利用海洋能的集结号,在国内首次采用600伏特直流母线对多种可再生能源的多个发电机组进行直流并网供电。截至项目验收,系统始终平稳运行,已累计实现发电10万余千瓦时,而海洋能科研团队的成员们也继续投入到了新一轮的海洋能技术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