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2015-05-04]3月23日,永7-14井井口旁,江苏油田采油一厂高技能人才工作室成员正应用新型国家专利——抽油机甩驴头助力装置,不借助吊车成功将12型抽油机驴头甩正,使作业井投产更加快捷、便利,这是革新成果解难题的一个缩影。
该厂工作室革新项目正从单一的工具研发向复杂的井筒、地层延伸,从简约的流程改造向系统的故障诊断进军。5年来,工作室取得国家专利25">
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科技  >  走好从研究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石油石化科技

走好从研究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2015/5/5 8:55:20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Ľ>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5-05-04]3月23日,永7-14井井口旁,江苏油田采油一厂高技能人才工作室成员正应用新型国家专利——抽油机甩驴头助力装置,不借助吊车成功将12型抽油机驴头甩正,使作业井投产更加快捷、便利,这是革新成果解难题的一个缩影。
  该厂工作室革新项目正从单一的工具研发向复杂的井筒、地层延伸,从简约的流程改造向系统的故障诊断进军。5年来,工作室取得国家专利25项、创新成果74项,解决生产难题96个,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高门槛让革新更接地气
  近年来,“有技术才有大作为”的认识已成为基层员工提升技能的强大动力。2014年,该厂高技能人才工作室的精英进一步增多,除了采注输主体专业外,采油测试、轻烃装置、安装等小工种逐渐加入进来。
  为让各专业创新创效的引擎动力更足,工作室设置了高标准的门槛。每名技师申报的革新项目经安全、技术、效益等层层筛选才能立项,每年淘汰率高达30%。在这种机制下,技师要干事、干成事,必须苦心钻研。
  输油一队高级技师林凌针对三相分离器出水含油控制系统易变形、腐蚀,维修中需清罐、拆除、动火等问题,研制了一种内嵌式堰管调节工具,年节约维修成本近50万元,他先后获得三项国家专利。“这项革新难度高,靠自己很难‘发酵’,没有工作室这个大平台,我这个蓝领实现不了这些创新梦!”林凌感叹。
  在战寒冬、创效益的新征程中,工作室精心筛选,确定了22个更接地气的革新项目,涵盖了安全环保、节能计量、故障诊断等方面。
  组团会诊让成果更高效
  今年,工作室结合井下工况、地面集输、便捷工具等共性课题,广泛开展组团会诊,把大家的智慧汇集成实际生产力。
  “我们正联合真武、永曹、沙埝、陈堡四个油区技师成员,探索形成操作性较强的‘井筒故障诊断法’,以提高不同区块的采油效率。”工作室主管厉昌峰说。
  为广泛收集案例,工作室成员与岗位员工直接沟通,除了憋压、查看示功图、碰泵等常规操作,他们还密切跟踪作业反馈,摸索油井产液量减少、出砂造成尾管堵塞、固定凡尔漏失的原因。3月初,永14-1井日产液量从110吨骤降至50吨,大家结合工作经验,在微信群里讨论,分析不规则的功图形状,及时判断出柱塞漏失的原因,避免了碰泵、调参等无用功,及时检泵作业恢复生产。
  获得全国能源化学系统二等奖的“抽油机减速箱‘五字’维护法”在凝聚众人心血中进一步优化。大家根据机油品质、减速箱的磨损程度,在疏、堵、通操作基础上增加了过滤、除杂等步骤,有效解决了真武、富民、沙埝等40多台抽油机减速箱漏油的老大难,创效近90万元。
  目前,工作室正配齐材料和硬件设施,向相关人员传授滤油机、磁座钻、吸油泵的操作经验,进一步提高治理效率。
  上门服务让专利更有效益
  为激励创新成果推广,该厂制定了工作室专项奖励机制,评选优秀专利成果与绩效考核评价同步实施,让技师有压力、有动力。
  在专利技术推广中,工作室注重送技术上门,努力走好从研究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近期,永7-8站注水泵出现函体渗漏、腐蚀等现象,工作室成员得知情况后,及时带着“柱塞泵函体密封改型及丝扣防渗”技术问诊,并现场传授员工操作技巧,减少设备维修成本近5万元。
  为降低沙20东油井中频电耗,电工高级技师杨宾带着自己研制的时间控制器开展试验,并逐步在全厂100多口油井推广,大大降低了动力费。
  此外,工作室成员定期协助各个油区解决生产难题,涌现出抽油机压杠防盗“铁将军”、管线带压堵漏“好帮手”、水管线清理“快速通”等一批创新成果;在优化革新中,平衡块移动工具、抽油机驴头固定器、分离器独立循环保温装置等成果受到一线员工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