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炼油与石化工程  >  金陵石化:三个小变化 打造“金陵制造”老字号
炼油与石化工程

金陵石化:三个小变化 打造“金陵制造”老字号

2018/9/20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8-09-19]9月17日,金陵石化质检中心,中心领导宣布了中国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安全技术监督部对该公司检测能力的验证结果:17个分析项目的23个分析数据,全部满意,无一超差!此次检测能力验证由中国航油华东公司质量计量检测中心实施。该中心选派高级工程师和技师,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反复检测对比,做平行试验,检验出馏程、闪点、密度等分析结果均在误差范围内。
  该公司参加这样的检测能力考核每年两三次,次次满意。因为该公司不断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检测信息化、自动化进程,同时加强职工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强化检测过程管理,严把质量关,确保公司出厂产品100%合格。
  扫扫二维码,分析数据立马看到
  9月14日,该公司质检中心成品班分析人员曲彦凝走到色谱分析仪前,用手里的平板电脑扫描贴在仪器上的二维码,随后,设备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和维护细则全部显示在屏幕上,她马上查阅起来。
  曲彦凝是去年入职的大学生,虽然早已通过了上岗考核,但每当她觉得有点疑惑的时候,就要及时温习一下,如今只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熟练掌握多个色谱分析仪的操作技能。
  说起信息化的便捷,成品分析站副站长周国效更是赞不绝口。以前,想知道样品的质量数据,必须查编号,再到电脑上查阅大量数据,很不方便,可是如今只要用平板电脑扫一下采样瓶上的二维码,分析数据全屏显示,无一缺漏,核查数据得心应手。
  超标的数据经过审核,确认后,及时上传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让生产调度、质量检查员、运行部技术人员等质量管理人员,适时通过系统终端查询馏出口、半成品和成品的分析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生产操作,大大提升了质量管理水平。
  如今,分析人员顾胤华熟练地操作密度分析仪,读取数据。平均3分钟就能完成一个样品的检测,这速度对于几年前,用密度计,人工检测的老师傅来说,想都不敢想。过去人工测量一个样品的密度至少要30分钟,还不包括后期查阅密度表,换算标准值的时间,可谓是耗时费力,还难免因疲劳、疏忽,导致偶然误差。而粘度分析,以往人工操作,一个小时才能完成,如今操作粘度检测仪,不到5分钟就能出结果。
  近年来,该中心逐步淘汰分析精度低的手动分析仪器,添置先进的自动分析仪,实验室的仪器自动化率从30%逐步提升到88%。不仅有效消除人工分析的误差,还大大提升了劳动效率。
  大屏回放,曝光分析不规范
  9月13日8:00,该公司中心分析站参加交接班的23名职工,齐聚实验楼大厅,集体观看大屏播放的视频,分析程序、动作的规范不规范,大家一目了然。
  每周四上午,都是分析站“看图找茬”的日子。职工们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得以及时纠正;看到了别人的不足,举一反三,得以更加规范。
  “一次次的观看采样的过程,对自己的不规范的环节看得非常清楚,而且一直刻骨铭心,不会重犯错误。”青年职工吴莹莹说,“刚开始入职时,有三四次曝光,后来就没有了,这对提升分析的规范性、把控质量关非常有益。”
  该公司严格分析程序,确保分析质量,不仅在大门外、楼道里和实验室里安装了监控,还给每名采样的分析人员配备了随身携带的视频记录仪,全过程而且无死角地监控采样和分析行为。
  分析站技术人员检查职工的分析情况,发现职工采样和分析中违反操作规程的,就截屏收集整理出来,组织大家一起观看,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并举一反三,杜绝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这样的严格,覆盖了日常质量把控的每一次分析,从而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百分百。
  化验员“追星”,争当“全能”分析工
  9月18日,该公司质检中心成品站张君正在做汽油蒸汽压分析,身旁站着3位新入职职工专注地看着她的每一个动作,听着她一步步的讲解。
  张君是该公司唯一一名“七星化验员”,她掌握了7个岗位的操作技能,能做140多个项目的分析,堪称“全能选手”,所以,她成为质检中心的标杆,有几位年轻职工一直想超越她。
  在她的影响下,她所在的成品分析站共有14名职工获得了二到六星的等级,剩余的10多名职工也是“追星族”,不仅在上班时间,甚至在工作之余,还在不断学习其它岗位的操作技能。
  该公司8年前制定了《星级化验员管理规定》,大力培训“星级化验员”,不断提高职工的实际操作技能。职工每多掌握一个岗位的操作技能,经过技术人员的考核、认定,就能增加一颗星的等级。每年都要复审、抽查,重新认定,一旦发现职工的操作手法生疏,不符合要求,迅速启动专项培训程序,督促职工认真复习,参加补考,直至达到相应的“星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