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勘探与钻采工程  >  长庆油田的成长之道
勘探与钻采工程

长庆油田的成长之道

2011/6/20 8:37:07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锅”的问题;一面提出“巧用乙烷球罐调整轻烃库存”思路,解决了原料存储问题,最终实现4台轻烃炉同时长周期运行目标。
  核心问题解决之后,守护裂解炉26年的朱宏林大胆尝试:一边指导技术人员根据原料情况及时组织裂解炉切换,让“粗粮、细粮”分别得到最大限度消化;一边大胆实施“5+5+3”模式,即5台石脑油炉、5台轻烃炉和3台尾油炉运行模式,投油负荷超出设计负荷5%~7%,使得每台裂解炉的裂解能力发挥到极致。在多台裂解炉突破传统运行模式的情况下,5号、6号、10号裂解炉分别以136天、116天和137天的运行周期刷新历史纪录,轻烃裂解炉平均运行周期达到100天。
  裂解车间主任房炳昌说:“朱厂长心里有盘棋,有他在,我们心里就有底。”
  “难题不敢去碰,就永远解决不了”
  今年,市场上柴油销售不旺,齐鲁炼油板块加氢裂化尾油库存急剧增加,给公司生产组织带来压力。增加乙烯装置尾油投入量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且能大幅降低乙烯成本。
  一举两得的措施却让朱宏林陷入沉思——裂解尾油是堵在他心头14年的一个“结”。
  裂解1号炉原设计是一台尾油炉,自从2001年改造以来,一直无法顺利投用加氢裂化尾油原料,运行两三天势必出现堵塞炉管现象,多次试验均不成功。有人说:“这台炉子怕是中了魔咒吧!”停炉检修会影响乙烯产量,容不得试验,因此裂解1号炉成为14年间无人敢碰的“结”。而当时,朱宏林任裂解车间生产副主任。
  这一次,“老大难”再次摆上桌面,怎么办?
  有人建议道:“朱厂长,这个问题根本解决不了,咱别费功夫了。”有人劝他:“这件事做不好,会惹笑话的,还会落埋怨。”
  慎重思考后,朱宏林说:“难题不敢去碰,就永远解决不了。既然理论设计上可以加工尾油,就一定能行!大家放心大胆去干,出了问题我负责!”
  在他的带领下,大家精心分析原料指标,仔细研究1号炉工艺参数,经过一系列优化,终于将加氢裂化尾油成功投入1号炉裂解。10月,1号炉加工尾油6.5万吨,占原料投入总量的27.39%,创乙烯装置投入加氢裂化尾油的历史新高,既保持了乙烯装置高产,又维护了公司的生产优化大局。
  14年的“心结”终于解开,朱宏林心情舒畅。
  “安全生产就是引领效益的那个1,没有这个1,后面的0再多也没意义”
  要想乙烯高产,装置安全平稳运行是第一要务。齐鲁石化乙烯装置区域大、管线错综交叉,历经两次改扩建,新旧管线设备混杂,安全隐患增多,事故风险加大。有专家用“瓷器店里捉老鼠”来形容管理之难。而最挠头的是承包商管理。
  朱宏林主抓安全生产,他常说:“安全生产就是引领效益的那个1,没有这个1,后面的0再多也没意义。”
  承包商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现场作业安全隐患巨大。朱宏林态度坚决:“心怀坦荡,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进入烯烃厂,就必须服我管!”
  他提出“两个一样”:对承包商的管理像对本厂员工一样,对不同承包商的管理像对同一个承包商一样。他们把承包商管理纳入厂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先培训再上岗;每月组织承包商负责人召开HSE专题例会,对他们实施考核。
  这无疑增加了承包商的管理成本。他们纷纷找各种理由拖延:“在别的地方干活儿从来没有这么麻烦,你们事儿太多了!”
  朱宏林回应道:“不管你们是哪支队伍,我都不怕得罪,只要进了烯烃厂的大门,在安全管理面前就都是一把尺子、一个样!”
  有一次,一支外来施工队未按照指定位置施工,并拒不服从工作人员管理。朱宏林赶到现场严厉制止,下令停止作业,并责令施工队负责人到现场做检查,直到彻底整改。很多人背地里称朱宏林“黑脸厂长”,朱宏林听了也不生气:“其实都是为了安全,他们挣这个钱也不容易,我不能因为好说话让他们把命搭上!”
  乙烯装置平稳高产带动了齐鲁石化化工链条的整体运行,也使其成为全系统化工板块进步最大的企业。
  面对成绩,朱宏林很淡定:“从事化工生产,尽职尽责是本分,要常怀敬畏之心,敢于担当,主动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