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勘探与钻采工程  >  吐哈:闭式环空掺稀举升工艺破解开发难题
勘探与钻采工程

吐哈:闭式环空掺稀举升工艺破解开发难题

2009/4/9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油报2009年4月7日] 把承载杆柱由空心杆改为实心杆,把掺稀通道由空心杆改为油套环空,这项名为“闭式环空掺稀举升工艺”的新型稠油开发技术,破解了长期以来制约吐哈油田稠油开发的难题。截至4月1日,这项技术在吐哈油田已累计实施35井次,单井增油效果明显,创产值942.2万元。
  吐哈鲁克沁稠油黏度高、埋藏深,开发难度大。一直以来,吐哈油田都采用空心杆泵上掺稀降粘举升工艺作为开采稠油的惯用技术,但这种工艺在应用中存在诸多弊端:油井故障率高、维护作业影响产量严重、采油时率低、井筒挖潜受限、能耗居高不下、维护作业成本高、工人劳动强度大等。据统计,采用以往的工艺技术能耗较稀油油井高出30%,单井的维修费用较稀油每年要多出6万元。同时,由于空心杆井下作业的起下、通刺、找漏难度大、施工周期长、校对防冲距繁琐、热洗清蜡需提泵等原因,无形中增加了一线员工的工作量,也给环保带来较大压力。
  针对这一难题,吐哈鲁克沁采油厂结合国内稠油举升工艺现状,提出了闭式环空掺稀举升工艺技术思路,制定了技术路线:把承载杆柱由空心杆改为实心杆,掺稀通道由空心杆改为油套环空。同时,技术人员还针对稠油举升特点,设计出了4种配套工艺管柱结构,并自主研发了6种配套井下工具。经现场试验,该工艺较以往的稠油开发技术有六个特点:增大了生产压差,提高了单井产能;可靠性显著提高,检泵周期延长50%;可维护性质量得到保障,热洗费用下降50%;经济性大幅度提高,单井年创产值26.92万元;兼容性能良好,与现有机、杆、泵、井口及井筒相匹配;安全性能可靠。
  目前,这项工艺已在吐哈鲁克沁油田累计实施了35井次。据主管此项技术的鲁克沁采油厂副厂长吕有喜介绍,今年,采油厂计划在50口油井上推广此项工艺技术,使采用此项工艺技术的油井覆盖面达到采油厂油井的一半以上。预计全年可增油5000吨,创产值134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