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勘探与钻采工程  >  胜利油田VDA自转向酸酸化技术增油万吨
勘探与钻采工程

胜利油田VDA自转向酸酸化技术增油万吨

2009/4/8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09年4月3日]  近日,胜利采油院应用黏弹性表面活性自转向酸酸化技术(以下简称VDA自转向酸酸化技术),在老292-斜1井等3口井上获得成功,初期日增油分别为64.5吨/天、58.55吨/天、14.8吨/天,酸化效果显著,目前已累计增油超过5000吨。
  老292-斜1井等3口井属于老292区块,该区块位于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东北部渤海南部浅海海域,主要含油层系为下古生界,岩性以灰岩为主,低渗透,储层埋深四千米左右。目的层段采用裸眼完井,油层中部温度达160℃,区块里的油井均为常压低产井。有油,但是拿不出来。该区块曾经让鲁明公司的人伤透了脑筋。
  “黏弹性表面活性自转向酸”是胜利采油院于2006年自主研发的一种酸液体系,配套形成新型酸化工艺技术。主要是为提高油田低渗透油藏储层酸化及酸压效果而开发的。随着油田酸化技术的发展,常规酸液在低渗透油气藏酸化、酸压改造中存在的酸液滤失严重,酸液的穿透深度小和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低的问题逐渐彰显。
  “黏弹性表面活性自转向酸”酸液体系通过在常规酸液中加入具有特殊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实现调整酸液黏度、降低沿程摩阻,并有效降低酸液的滤失,调整吸液剖面等目的,克服了常规酸、乳化酸等酸液体系的不足。此外,该酸液体系在高温下不失其性能。
  改进后的酸液体系克服了常规酸的种种不足,大大提高了酸液的穿透深度和酸蚀裂缝的导流能力,从而提高了酸化或酸压的改造效果,延长改造有效期。其耐高温的性能,又大大拓展了其应用范围。
  截至目前,胜利采油院VDA自转向酸酸化技术已在胜利油田应用20余口井,全部获得成功,累计实现增油18000多吨,取得良好的增油效果。
  该项技术也为国内外此类油气藏提高酸化、酸压效果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