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新闻网2011年9月27日]大连化工惊魂、康菲漏油等污染肆虐。6月初,蓬莱19-3油田B、C平台相继发生溢油事故,事故污染海水面积至少550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蓬莱19-3油田周边海域和西北部海域,其中劣四类海水海域面积累计约870平方公里,目前事故平台附近海域仍在溢油。
康菲漏油事故到今天,已经持续了近4个月。在过去的时间里,渤海溢油事件多次牵动公众的目光,如今人们讨论的话题已经远远">
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  海上溢油渐成安全环保大患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海上溢油渐成安全环保大患

2011/9/29 10:03:49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1年9月27日]大连化工惊魂、康菲漏油等污染肆虐。6月初,蓬莱19-3油田B、C平台相继发生溢油事故,事故污染海水面积至少5500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蓬莱19-3油田周边海域和西北部海域,其中劣四类海水海域面积累计约870平方公里,目前事故平台附近海域仍在溢油。
  康菲漏油事故到今天,已经持续了近4个月。在过去的时间里,渤海溢油事件多次牵动公众的目光,如今人们讨论的话题已经远远超越溢油事件本身:在生态方面,渤海生态环境早已不堪重负,溢油事件只不过是敲响了最后的警钟。
  专家表示,中国水上溢油事故有三大来源:海上钻井平台溢油事故、船舶溢油事故以及陆源工业污染事故。据官方统计,1973年至2007年,中国沿海共发生大小船舶溢油事故2742起,平均每4.5天发生一起,船舶溢油总量近4万吨。从日常的溢油污染源头来说,陆源污染是最大的一块,海上船舶溢油事故只占总污染量的10%左右。中石油大连"7·16"输油管爆炸事故迄今为中国溢油量最大的事故,这就属于陆源污染。
  据了解,近年来,石油类污染正逐渐成为我国海洋中的主要污染物,并且污染量呈现上升趋势。有关部门检测发现,我国沿海地区海水的含油量已经超过国家规定的海水水质标准2-8倍,海洋石油污染十分严重。海上溢油事故是海洋石油类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9月6日,溢油累计造成5500多平方公里海水污染,给渤海海洋生态和渔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溢油风险点仍未彻底查清,溢油隐患仍未彻底排除,溢油造成的损失仍在调查评估中。从最初中海油披露的溢油面积200平方米,到如今的5500多平方公里,人们对于渤海湾的关注已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溢油事故,而是整个渤海的生态环境。
  目前,我国的海上石油开发与勘探活动主要在渤海和南海。其中渤海由于海上石油勘探开发活动频繁,海上采油平台和生产油井众多,受溢油污染较为严重。据海洋局统计,渤海现有输油管道溢油概率约为每年0.1次;渤海石油平台由于火灾及井喷所引起的溢油事故概率约为每年0.2次。渤海由于是内海,自净能力较差,海上溢油又很难降解,对海洋生态的破坏较为严重。
  随着海上采油平台和海底输油管线以及进出口石油运输等的逐年增加,渤海、南海海域已属于溢油事故多发海域,特别是北部湾地区。在北部湾,中越两国均进行了大量的石油勘探开采,随着海上采油平台和海底输油管道不断增加,多数管线存在老化问题,油品运输也日益频繁,这里已经成为溢油事故的多发区域。而南海海域也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石油输入大动脉,周边的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的石油储备中心,以及东南亚国家之间的交通动脉,发生船舶漏油的风险很大。有资料显示,中国进口的石油的50%以上都要通过这条航线。这些原因都给南海海域溢油污染带来巨大的风险。
  2010年4月20日,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墨西哥湾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海上溢油事故,数百万桶的原油从英国BP公司发生爆炸的海上钻井平台源源不断地流进大海。正当国人为这场人类的大劫难扼腕时,不过3个月,大连的爆炸发生了。这次事故让原油污染了中国的近海。
  今年7月19日发生在大连的海上溢油事件也曾经被拿去同英国石油公司墨西哥湾事件对比,而蓬莱19-3发生溢油事故引发了更大的环境灾害。墨西哥湾漏油,总共漏油量是折算成重量是62万吨,但是它的面积是152万平方公里。而渤海漏油量大概在6万吨左右,但面积只有7.7万平方公里。我们的面积很小,而且渤海是一个封闭性海域,墨西哥湾的污染强度应该是每平方公里0.41吨,而渤海漏油强度是每平方公里达到0.84吨,所以我们的强度要超过了墨西哥湾强度的一倍。
  据了解,上述几例事故不过是近年来中国发生的与海洋溢油有关的大量事故的一个缩影。国家海洋局有关人士透露,随着我国海洋开发的迅猛发展,海上溢油事件次数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家海洋局的统计显示,1998年至2008年,中国管辖海域仅发生的船舶污染事故就达733起。再加上其他大大小小的海上溢油事故,其数量极其可观。
  据了解,中国拥有18000多千米的大陆海岸线、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而我国又是当今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石油进口大国,每年的原油进口量已经超过2亿吨,其中的90%是通过海上船舶运输完成的。我国海上石油运量仅次于美国、日本,居世界第三位。以南海为例,世界总货运量的近1/3、世界一半以上的超级油轮、液化天然气总贸易量的2/3以及中国能源进口的88%都经过这一海域。数以亿吨计的原油在我国海域运来运去,其溢油风险之大可想而知。
  据国家海洋局统计,仅在我国渤海,就已发现7个亿吨级油田。至2010年渤海海上油田的产量达到5550万吨油当量,这里正在成为中国油气增长的主体。据统计,目前渤海地区林林总总地矗立着1380多口油井、200多座海上钻井和采油平台。而南海海域石油地质储量据初步估计有230亿~300亿吨,约占中国总资源量的1/3,属于世界4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国内几大石油巨头都有开发南海石油的打算。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油企在技术、管理水平等方面相对落后。我国海洋石油开采的核心区域是在渤海,一些老油田的设备又基本到了"疲劳期",可以说近几年正是事故风险较高的时期。
  专家们一致认为,海上安全事故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完善、有效的海上溢油应急系统,这是减少溢油事故损失的最重要因素。
  康菲漏油事故的发生加剧了国人对海洋生态的忧虑。有批评说,我国海洋的管理是多龙治水,其结果是谁也不管。再有,在分析闯下大祸的康菲公司为何始终态度傲慢时,才发现,尽管海洋石油已经如火如荼,但我国相关的污染损害赔偿法律机制严重缺失。
  在体制上,我们需要一个通畅的信息吸收和反应体系:面对问题,做出反应,改进制度,减少问题;在装备上,我们要根据情况使装备更具适用性;在技术上,要根据对潜在风险的分析,建立科学的溢油应急技术体系。
  为深刻吸取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的教训,切实加强中央石油和运输企业海上溢油防控工作,9月14日,国资委召开中央石油和运输企业落实国务院做好海上溢油安全防控工作座谈会。针对海上溢油事故,我国"预防、处置、赔偿"重大海上溢油事故的体系正在完善,国家层面的应急预案正在编制中。
  康菲漏油事故、墨西哥湾漏油事件给全世界敲响了警钟,我国也正在加快海洋溢油应急响应能力建设的步伐,但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海上溢油应急响应能力建设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