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  生物法脱除废水氨氮技术可望应用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生物法脱除废水氨氮技术可望应用

2009/3/16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催化剂信息》2009年第1期]  由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究开发的生物法脱除废水中氨氮技术,近日在辽宁抚顺通过了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组织的技术评议。这项创新性技术可有效脱除炼油化工生产废水的氨氮污染源,目前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9项。专家建议尽快开展工业应用试验。
  该技术包括硝化菌的高效富集、亚硝化菌群的扩大培养、氨氮废水处理方法和设备、氨氮废水处理的快速启动工艺等,解决了菌体生长缓慢、耐受冲击能力差等问题。其中氨氮废水的处理工艺采用新型菌体截留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反应效果,克服了现有工艺中存在的菌体流失问题。该技术针对催化裂化催化剂和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生产废水,进行了菌种筛选、分离和优化培养,在连续实验装置上获得了预期结果。
  抚顺石化研究院开发的工艺和培养的菌群,可以将催化剂生产废水中500~1200mg/l的氨氮降至10mg/l以下,将炼油生产废水中100~500mg/l的氨氮降至10mg/l以下。采用该技术,在实验室处理氨氮浓度为1500mg/l的水样时,水力停留时间14小时,连续实验装置启动3天即可达到稳定运行,氨氮脱除率可达99%以上。在连续试验装置上处理催化剂生产含氨氮废水,水力停留时间18小时,稳定运行后氨氮脱除率在99%以上,出水氨氮浓度低于10mg/l,可以将石化行业含氨废水处理到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所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
  随着国家对外排废水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日趋强化,采用环保安全的生物脱氮新工艺及新技术将越来越重要。目前对于生产分子筛类催化剂和合成氨等过程产生的含氨废水,缺乏经济、成熟的处理技术,因此废水生物脱氮已成为水污染控制的重要研究课题。生物法脱除废水中的污染物通常是污水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其装置投资少和操作费用较低,具有十分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