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  中国海油将节能环保落在实处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中国海油将节能环保落在实处

2008/6/20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几个核心地点,中国的市场参与者须参考这些定价中心进行交易,特别是地理位置比较近的新加坡。
“经过今年6月1日调价之后,6月国内成品油不含税价格基本和新加坡价格接轨。”在国内石油商的中期业绩报告发布前,一份券商报告中分析说,这证明目前国内油价是足以保证目前石油商利润空间的。新加坡价格在亚洲地区成品油价格的风向标作用可见一斑。
  新加坡价格是成功模板
  “新加坡成为整个亚洲交易市场的中心,原因是新加坡城是全球最大的单一炼油区。”何梵纳认为,目前新加坡的炼油能力超过120万桶/天,而本地使用仅约为20%,剩余基本用于出口。“原油进口量和石化产品出口量都很大,聚集了大量石油公司和交易商”。
  “油商把油放在新加坡是为了满足整个亚洲的供需,只要它们可以把油放在油库里等待套利机会,它们就会把货拉到新加坡,以此作为整个亚洲的交易中心。”普氏亚洲业务高级总监华大威认为,贸易商最关注的是货物的自由流动和套利空间。新加坡有足够大和足够成熟的商务库存空间,足以保证这一点。
  “为什么中国的参考价格都是由新加坡决定?因为新加坡满足了这些条件。”华大威表示。据介绍,新加坡作为亚洲定价中心已经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不少国家曾另建一个亚洲交易中心,但没有成功。
  “过去几年我们来中国参加会议的时候,很多市场人士都在问:‘中国是否有机会成为亚洲的交易中心?’机会当然是有,但是有很多条件必须慢慢地改善。”华大威表示。
  据分析,目前中国缺乏话语权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没有新加坡那样成熟的商务库存系统。国内的库存系统基本是国营,市场和市场参与者在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体系中没有话语权。
  华大威表示:“合约价格往往由现货价格决定,而为了促进现货的交易量,需要比较灵活的商务库存系统和自由的现货市场等条件。搞好这些基础,才能提高话语权。”
  国内对“话语权”问题有误解
  “石油交易的特点是买家和卖家极其分散,基本上都是一笔一谈,大家在约定价格时往往会制定一个公式,约定参考价格。”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董秀成表示,“石油话语权”问题说了很多年,但一直存在一些误解。
  “很多人认为,国内采购量大就应该能杀价。”董秀成指出,国际几大石油交易所都有成套的价格形成机制,中国只有建设一个大的交易市场并且价格形成机制得到世界公认,这才可能有“话语权”。如果单纯依靠建立统一买方谈判组织、集中谈判力量,未必能拿到更好的价格。董秀成指出,以铁矿石交易为例,大的需求方和供给方就那么几家,但中国最终没有成功。
  “假如中国以后能够开放,让所有货物和大宗商品自由流动,那么未来中国也可能出现整个亚洲的石油中心。”华大威认为,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接轨后,会逐渐形成一套价格体系和交易中心的方案。
  “即使形成了交易中心、有了一套价格形成体系,也要各买卖方愿意拿来参考才行,否则还是没有意义。”董秀成强调说,目前的问题是,即使建设了类似的交易市场,国内有牌照的交易商就那么几家,它们完全可以在场外交易,根本用不着去期货市场交易,而其他资本如果想要进来,又会遭遇牌照等问题。
  “市场如果发展不起来,话语权问题根本解决不了。”董秀成表示。在此前的一次会议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高世宪指出,目前国内几个交易所都在争取和实现后发优势,地方政府积极性都很大,不过,怎样从地方政府的行为转化成产业的行为、走向商业性的行为,还要有一种高瞻远瞩的观点,提前谋划整个机制。
  中国开始引领边际定价
  尽管“话语权”问题的争议比较大,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这些年国内石油公司在能源市场定价权上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提高。“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石油公司参加普氏MOC系统程度越来越高,大概占15%左右。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声音也越来越大。”何梵纳介绍说。
  华大威认为,尽管目前中国在全球石油总需求量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0%,但在新增寻求方面,中国占据26%的份额,中国在国际定价上已经有一定的话语权。“中国正在以其需求量引领国际石油的边际定价”。
  华大威介绍说,上世纪70年代和最近几年,石油价格均走出了大牛市,但两者根本原因并不相同,前者是由欧佩克等产出国控制产量引发的,而后者是由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市场崛起的需求带动的,这就意味着需求变化对价格影响很大。
  “边际价格原则是经济学上的基本的法则。在供需达到平衡的情况下,新增需求的细微变化可能会引发很大的价格变动。”一位分析人士如是说。
 

夀输作业完成以后,把外输管道里的剩余LPG抽回来,保证在日常状态下外输管道里没有LPG;同时又多加了一套LPG热介质,以满足LPG回收时对温度的要求,保证气体在回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