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  销售华南科技赋能绿色智能发展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销售华南科技赋能绿色智能发展

2020/1/20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20-01-17]“科技是强企之基,创新是进步之魂。”这一点,在中国石化销售华南分公司得到了印证。
  正在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能化管道企业的销售华南,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他们通过科技赋能,让管道变得“美”起来,让管道变得“稳”起来,让管道变得“智”起来,展示了绿色企业、智能企业和平安企业的风采。
  “科技创新已经进入平台化、普及、快速传播的时代,它正不断的渗透和改变着企业的运行方式。特别是对于一家成品油管道企业而言,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活力。”销售华南总经理田中山深谙这个道理。
  科技赋能让管道“美”起来
  “说实话,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当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所激发出来的效应是非常美妙的。”12月28日,销售华南员工高琴信步走上领奖台,代表公司举起了“2019年最具影响力绿色发展企业品牌”的奖杯,面对镜头,高琴面带微笑,道出了发自内心的感慨。
  在高琴看来,销售华南之所以能够入围“点赞2019绿色中国典范”名单,科技创新功不可没。用她的话说,“科技创新是企业绿色发展的翅膀。”
  在去年获得中国石化“绿色企业”之后,销售华南在绿色低碳的道路上没有停留,持续依靠绿色技术赋能绿色发展,让6282公里成品油管道更加美起来。
  销售华南高级专家廖兴万有十分丰富的节能管理经验,最近,他又多了一个头衔:节能研究所所长。在他看来,节能是第五种能源,要实现能效提升,就要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着力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实施节能减排。
  廖兴万年纪有点大,名副其实的“老管道”,更可贵的是,他胆子也有点大,看准了就大胆地干,大胆地试。他针对西南成品油管道所经地区海拔落差大、部分输油站入站油品压力较高、下载前后压差较大的特点,大胆地提出建设管道余压发电装置。
  这在国内还是首次呀。现在,这套装置在贵阳站已经平稳运行半年多时间,既优化了输油工艺,又实现了能量回收再利用。让廖兴万感到欣慰的是,该装置的回收率高于50%,发电功率可达100千瓦,年均发电量可达74万千瓦时。
  像这样赋能绿色技术的事例,在销售华南比比皆是。廖兴万介绍,他们充分利用管道途经云南、广西、广东等日照充足的地区,对管道全线输油站太阳能经济效益进行详细核算,在32个输油站屋顶和闲置地面安装单晶硅光伏电板,总装机容量达2406千瓦,累计发电282万千瓦时。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销售华南的“喜新厌旧”的故事曾经被人民网、新华网传播,达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原来,他们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把199台YB2型高耗能电机全部淘汰了,每年节电12万千瓦时。“我们正在朝着公司无高耗能机电设备的目标迈进。”廖兴万信心满满地说。
  科技赋能让管道“稳”起来
  科技强,则管道强;科技强,则管道稳,这在销售华南已经成为共识。
  “我觉得,科技创新是一个法宝,也是管道本质安全的稳压器。”近日,销售华南总经理田中山应邀参加应急管理部组织召开管道高后果区安全管理工作交流会,他的经验介绍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6282公里管道沿线,有877个高后果区,怎么样保障它们的安全?销售华南的回答是,大力依靠科技创新。
  用田中山的话来说,就是“用地球人的智慧来发展华南”。他们与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名校和华为、大疆、阿里等名企学习交流,牵头推进产学研用合作,推动了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地灾监测、智能检测、5G等技术在成品油管道高后果区安全防护上的应用,构建了高后果区的智能安防新体系。
  最近,销售华南制作的小视频“最高效班组”,参加工人日报社主办的全国短视频“最班组”竞赛,点击率达到356万次,是参赛的600多件作品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最终获得二等奖。
  为什么这条只有3分钟的短视频,在工人日报APP平台播出后如此火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动地再现了销售华南运用现代科技精准操作的情景。
  目前,华南管网的运行距离达6282公里,全部采用SCADA系统进行集中控制、统一指挥,在处理地震等突发事件中扮演着“奇兵”的角色。这一点,在“最高效班组”短视频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作为国内里程最长、覆盖区域最大、工艺运行操作最复杂的成品油管道企业,销售华南所有远程控制设备都由位于广州的调度控制中心进行集中操作,平均每天执行操作千余次。正是这一次次精准的操作,保证了华南成品油管网安全平稳运行,杜绝了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
  “每一次操作都是承诺,每一次操作都是责任,每一次操作更是科技的力量。”销售华南调控中心主任左志恒一语道破其中的奥秘。“零失误”的背后,除了员工的责任心和技能,还有科技创新这个幕后英雄。
  原来,销售华南通过自主攻关,先后开发“中控操作导航系统”和“SCADA画面纠错系统”,帮助调度员预演操作流程,让调度员在系统的指引下规范精细地操作,才有了60万次操作“零失误”的奇迹。
  “科技赋能让操作更精准,让员工更自信,我们正朝着100万次操作‘零失误’的目标迈进。”每次谈起科技赋能,左志恒的脸上总会漾起满满的信心。
  科技赋能让管道“智”起来
  “快看,那就是我们新来的‘员工’。”顺着黄埔站站长任海峰手指方向,智能站场巡检机器人正一丝不苟地查看站场设备运行状态。
  1月4日,销售华南和中信重工联合研发的第五代智能站场巡检机器人在深圳管理处妈湾站全面完成调试运行。经测试,该机器人可以独立自主地完成预定的巡检任务。这标志着第五代防爆轮式巡检机器人在销售华南黄埔站入列值勤。
  从第一代进化到第五代智能站场巡检机器人,销售华南仅仅花了四年时间,这是该公司科技赋能助推智能化管道建设的缩影。如今,智能防爆巡检机器人在销售华南的斗门站等五个输油站进行试用,大家都亲切地称之为“站场侦察兵”。
  现在,销售华南每一个员工都知道“智能三宝”。有员工还编了一个顺口溜。“智能三宝就是好,管道安全少不了。科技赋能威力大,平稳运行有保障。”无人机、巡检机器人、管道智能化系统就是员工们心中的“智能三宝”。
  1月16日,来到广州中石化大厦609通讯室,只见室内墙壁上挂着一排显示屏,其中有一块显得更加引人注目,画面上,风景如画,一组组青山绿水的镜头呈现在眼前。销售华南管道管理处科长李伟介绍,这些画面都是无人机从前方实时传输过来的,画面非常清晰。
  原来,自去年以来,无人机全网巡线逐步实现常态化,全线已完成八轮无人机巡线,累计飞行里程超过5万公里。
  102台无人机每天在各自的输油站起飞,不知疲倦地在6282公里管道的上空飞行,时刻紧盯管道周边的变化,把现场数据第一时间传回到后台系统。通过对比分析重点排查第三方施工、占压、地质灾害等问题。至目前,通过无人机巡线发现并处置600余项问题。
  每天,巡线无人机平均可以飞行80公里左右,短一点的站场可以在2小时内实现站到站的飞行。“无人机就像空中无翼鸟,通过它航拍的照片、视频,我们能及时监视到管道周边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李伟津津乐道地介绍着。
  “空中无翼鸟、站场侦察兵、管道智多星”齐齐出动,销售华南科技赋能助推企业向科技强安迈进。面对距离最长、站点最多、工艺运行操作最苛刻的6282公里成品油管道,销售华南用优异的安全生产业绩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科技强安,智能强安。五年多来,公司实现了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的“三零”目标,连续65个月无上报等级事故和公司级事故。该公司连续9年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