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  绿色低碳需要什么样的创新?
节能、环保与新能源

绿色低碳需要什么样的创新?

2018/11/14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海洋石油报2018-11-13]
  编者按: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助力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这既是深化绿色低碳战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尽企所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的更高要求的责任与担当。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技,也离不开创新,这需要我们在不放弃规模、速度的基础上,做好各个层面的顶层设计,创新科研规划,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
  如何更高质量地落实绿色低碳战略、引领公司在绿色能源领域迈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阶段?如何做好规划引领,以绿色能源的发展推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9月19日~21日,在研究总院“高质量发展”大讨论论坛上,来自研究总院相关领域的专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本期“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为你专题呈现相关思考与观点。
  设置衡量评价指标激发科研人才活力
  高质量发展要通过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来实现。在不放弃规模、速度的基础上,不仅要进行质量变革,在保证产量上去的同时,做到建设质量好、环保标准高、安全标准高;还要在油气行业中做到高效率,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实现创新发展。
  绿色低碳是集团公司“五个战略”之一,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公司在绿色能源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涉及到主线的调整,一是加大海气的勘探开发力度;二是引进LNG(液化天然气)资源,并将下游天然气产业做大做强,保障国内天然气的供应;三是积极探索和发展新能源,推进能源结构转型。对此,我们可以成立风险投资基金,初期通过投资基金尝试进入新能源领域,等时机成熟后,加大投资,实现能源绿色升级转型。
  更好地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设置衡量和评价的指标,让各单位和每名员工都能有的放矢,更加清晰地向着目标迈进、持续发力。从规划业务角度看,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指标包括勘探发现成功率、储量替代率、桶油成本,还有经济指标和财务指标等。从科技研究角度来看,要提高科技成果的贡献率和转化率,目前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空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来驱动。一方面要改革科研机制,激发人才活力。研究总院拥有大量高技术、高学历、高水平的“三高”人员,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束缚科技创新的因素去掉,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优质的资源,使科研人员想干、敢干,还能干成,最终实现与公司共同发展。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还要解放思想,思想的阻力是最大的阻力,思想的障碍是创新最大的障碍。当前科研人员普遍具备创新意识,但很多人思想放不开,要敢破敢立,形成创新的突破,才能整体上形成创新合力,以此支撑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作者朱海山系研究总院规划研究院院长)
  做好科技顶层设计落实研发容错机制
  科技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至少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创新技术层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海洋能源勘探开发部分领域实现由跟跑到并跑的转变,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下一步重点关注质量问题,即在国际对标中,我们的技术优势、指标是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此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实现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即技术发展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绿色发展转化,对于引进的技术,要通过消化吸收实现集成创新。同时需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集中优势力量对核心技术、卡脖子技术、制约发展的瓶颈技术进行攻关,形成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竞争力,实现原始创新,形成拳头产品,并在技术层面达到高精尖水平。
  其次是管理和机制层面。管理是一门科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进一步释放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力,激发员工工作热情,逐步形成更为科学、精细化、人文化的管理模式以及和谐向上的工作氛围。
  要在技术层面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一是以海洋能源如绿色能源勘探开发问题为导向,站在国家、公司层面总结梳理需要优先解决的重大技术问题,制订勘探开发工程技术、装备、成果转化一体化、一条龙的科学技术体系总体规划和实施策略;二是放眼世界,站在国际和国内总体能源格局的高度,制定公司能源发展的顶层设计,即明晰中国海油在国际和国内能源行业的站位,在常规油气、非常规油气、可再生能源领域未来发展中的权重和优先级别,制订短期和中长期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技术发展战略、机制策略、政策策略;三是需要扎扎实实摸清技术家底,做深、做细科学技术层面的顶层设计,综合考虑基础研究、核心技术、重点装备和工程应用等,不断攻克技术难关,真正形成助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原生推动力,实现关键装备的国产化。
  同时,技术层面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充分考虑人的因素,一方面是进一步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环境,做好核心技术科研团队的梯队建设等,让科技人员愿意创新、勇于创新;另一方面是在策略上进一步落实科技研发容错机制,让失败是成功之母不仅停留在脑海中,还落实在机制中,让生产一线甘于大胆尝试新技术,解决研发人员、首台套试验人员的后顾之忧,从而逐步实现技术的高质量发展,达到产学研用的目的。(作者李清平系国家能源深水油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兼工艺首席工程师)
  瞄准油气主业需求加大清洁能源研发
  发展清洁能源是推动产业发展、从供给端优化能源结构的一个重要支点,也是树立公司形象、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窗口,对于公司整体业务格局的构建和未来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绿色低碳是公司“五个战略”之一,要真正做到低碳,首先要摸清碳的来源与分布,才能有针对性地去降低碳排放,因此碳评估是绿色低碳发展的首个切入点。
  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在碳评估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包括:对9个新开发及改扩建油气田进行了碳排放影响评估工作;首次完成了海外重点油气田所在国家或地区碳排放政策对成本的影响评估工作;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涵盖上下游)碳排放影响评估工作指南编制工作、中国海油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的研究工作;参与了中国海油绿色发展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
  通过开展上述工作,在公司层面,从源头上控制碳排放对油气田开发的影响,大力推进生产过程的绿色低碳发展;在专业发展层面,创建了碳评估专业,形成了碳排放影响评估工作规范和技术流程,为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清洁能源如何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可以从能源结构、绿色应用、绿色评估等方面来回答。
  首先,非常规油气作为常规天然气的有效补充,是低碳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针对制约非常规天然气(包括致密气、煤层气、页岩气)规模化发展的技术瓶颈开展了科研攻关,并积极探索进入国外页岩气、致密气勘探开发的路径,寻找进军海外的机会,扩大天然气在公司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比如,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优质区块。
  其次,在清洁能源研究方面,关键要做好顶层设计。在需求端,密切跟踪国内、国际产业政策变化,不断发掘技术成熟的能源类型,为公司及早进入该领域提供技术与决策支持。在技术端,密切跟踪绿色新型能源在产业化进程中存在的技术瓶颈,持续关注国内、国外技术进展,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研究进入时机和进入模式。在机会端,从资源可靠程度、政策方向、市场需求、技术成熟度、产业前景与风险、公司适合度等方面进行统筹考量,开展机会筛选工作,确定投资方向与投资模式,为公司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瞄准公司油气主业需求,通过推动清洁能源研发,深入思考清洁能源与油气主业的结合点,为公司提供相应的绿色低碳发展方案,助力公司能源结构调整,实现高质量发展。(作者吴克强系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主任)
  精彩话语
  近十年来,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海洋能研究室一直致力于海洋能开发技术的跟踪和研究,作为前沿储备技术,我们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在研究中始终将选择高品质的资源、实现有效开发放在首位。
  温差能的有效开发对于解决我国南海的电力和淡水供给、促进南海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深水油气田开发的电力供给提供选择。目前的研究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后续还有许多研究工作需要进行,需要各专业机构参与和支持。
  ——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海洋能研究室主任张理
  高效的战略与规划管理体系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司战略与规划管理制度体系逐步完善,建议尽快建立公司战略与规划闭环管理体系,形成以战略制定、战略解码、规划编制、执行评估及战略调整等为核心的闭环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战略导向、规划引领作用,保障“五个战略”有效落地,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
  ——研究总院规划研究院开发规划工程师王守磊
  从各大石油公司现状、我国能源需求及规划角度看,非常规天然气将是未来天然气增长的重要方向。对于如何促进非常规油气的高质量发展,有以下几项建议:第一,开拓思路,大胆尝试。在国内战略选区,瞄准页岩气矿区,同时也筛选陆上常规区块,争取在陆上能有大作为。第二,加大国外页岩油气战略选区的研究力度,在合适地区优选有利矿区。第三,对致密气应加大勘探进度,尽可能“摸清家底”,找到有利区和甜点区,加大开发研究力度,保证产量和效益。第四,在煤层气方面,加强地质研究,强化先导试验的作用,尽可能开发试验具有效益的区域。第五,加强合作研究,依托国外矿区,加强和国外公司及研究机构的技术合作研究。在国内,加强和兄弟单位的合作,包括研究课题、示范工程的技术创新,甚至是矿区勘探开发的合作。
  ——研究总院新能源研究中心油气田开发首席工程师白玉湖
  现场问答
  问:新能源和新技术的研发都是一个探索和试错的过程,存在风险和失败的可能,中国海油的新能源发展也曾遇到过困难,如何合理评价这种失败?如何从促进新能源和技术研发人员成长的角度,建立一种鼓励创新的长效机制?
  李清平:建立技术决策智库,为公司技术发展方向的决策提供支持,特别是对前瞻技术领域,需要提前规划、提前介入,这样才有可能在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减少在新能源领域决策失误的几率。
  朱海山:在技术的探索过程中,建立保护机制,同时保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给科研人员提供安心创新的空间。科研避免不了失败。对于国企来说,我们不仅要给科研工作者建立容错机制,更应建立保护机制。无论任何人带头改革、带头实验,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个风险是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不能把风险转到个人身上。另外,关于技术改革、管理制度改革、人力资源改革等,归根结底是要保护和支持创新,给创新者提供更适宜的创新环境,让他们无忧无虑地创新。
  吴克强:创新会导致失败,但失败孕育着创新。我们出台了容错纠错机制,这是鼓励大家创新的好开始。另外,作为科研人员,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还是希望各个层面都能够用开放积极的心态,在技术探索过程中发挥“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