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石油石化科技  >  华北研究院:科研攻关助力气田精细开发
石油石化科技

华北研究院:科研攻关助力气田精细开发

2019/6/12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石化新闻网2019-06-11]
  “咱们大牛地所要继续发扬埋头苦干、精益求精的优良传统,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基础地质研究工作中,加强技术攻关,保障气田持续稳产。”会上,所长雷涛总是这样跟大家强调。
  2019年,研究院大牛地天然气开发所(简称大牛地所)紧紧围绕公司“大牛地硬稳产”核心目标,夯实基础研究,强化攻关力度,提高井位部署质量,为大牛地气田持续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突破助气田精细开发
  面对气田产量递减快,储量动用不清等问题,复合砂体研究已不能满足精细开发调整的需求,要使各项科研生产任务稳步推进,高质量完成,技术突破是重中之重。
  从去年开始,该所就开始着手单砂体研究。“单砂体描述是剩余气研究的基础,是气田提高采收率工程的奠基石,必须尽快打造好这块基石,并且保证可靠坚固。”具有近30年工龄的高级工程师闫淑红这样认为。闫工是所里的“最美主任师”,她有颈椎病,严重时右半边身体都会发麻发胀。即便这样,她仍坚持带领着年轻人,从砂体沉积演化与控制因素出发,综合运用地质统计、沉积过程分析、物探预测等方法,逐步形成的针对气田三大沉积体系特点的单砂体精细描述技术,在院内率先实现单砂体研究的突破,推动了分公司单砂体研究的整体进程。
  剩余气到底在哪里?这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从今年年初开始,该所开展基于单砂体演化的相控约束精细建模与复杂渗流场的致密砂岩数值模拟技术攻关,同时结合气藏工程论证,双管齐下,明确不同类型剩余气分布与差异性的调整对策。
  下古生界奥陶系是大牛地气田重要的接替阵地。地质人员精心刻画出了大牛地气田前石炭系末“两高地、两台丘、三沟槽”的古地貌特征,建立了侧向供烃成藏模式,形成了储层综合评价预测方法。为了尽快使下古生界奥陶系气藏成为大牛地气田下步储量、产量接替阵地,技术人员积极调整评价思路,通过“上古建产、下古评价”方式,在老区综合调整时兼顾评价下古储层,完钻的14口兼顾评价直井仅相当于新增1口水平井投资,实现了大48井区奥陶系储层的经济高效评价。
  细化流程提高井位部署质量
  不断提高井位部署质量是大牛地所始终追求的目标,已形成的“十图两表”井位部署设计方法,可以针对每口井的特点开展部署定量评价,建立精细的单井全周期过程管理流程,严把井位部署质量关。
  在气井钻进过程中,室内与现场做到无缝衔接。为了保证钻井质量,所里派骨干力量驻守在钻井现场,跟进指导现场地质导向工作,做到室内与现场信息共享,持续啃硬骨头,确保部署一口,成功一口。
  1月份完钻的D1-530井是目前大牛地气田钻井深度最深、评价层系最多的定向井。3月份,D12-P19井刷新分公司全区水平井水平段最长、砂岩体最长、气层最长3项纪录。
  多措并举促气田持续稳产
  尊重每一方气,是刻在大牛地所每个人心中不变的信念。低产低效井开发效果差,大牛地所仍将其视为瑰宝,一遍遍地采取评价并管井、硫化氢、关停井治理等老井措施潜力、未投老井新增潜力和二次增压工程潜力方式,全面开展治理工作,力求将老井生产潜能发挥到最佳。
  科技创新成果在大牛地气田致密砂岩气藏差异性稳产对策方法的形成过程中尤为重要,为实现气田稳产不断增添新方法新手段。通过低产低效井潜力评价与全面治理,老区综合递减从2017年的15%减缓到目前的10%。通过储量分级评价落实开发有利区,基于有效砂体叠置特征,建立的“不规则井网、混合井型、一场多井”的复合井网立体动用模式,既降低开发成本,又提高储量动用率,实现了薄储层的有效滚动建产。
  在储层品质逐渐变差的情况下,大牛地所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技术攻关研究,2019年完钻的17口水平井,水平井气测显示钻遇率67.22%,气测全烃26.93%,指标均好于历年,实现了有效滚动建产,为气田持续稳产提供了保障。
  一直以来,大牛地所致力于大牛地硬稳产,坚持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积极应对制约气田发展的难题,为实现气井高效生产、长效稳产而不懈努力。“没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却见到过凌晨四点半的郑州与办公楼。”一位员工不久前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为了大牛地气田难动用储量水平井整体开发评价技术攻关,他们已经连续几天奋战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