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中非能源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行业要闻

中非能源领域合作前景广阔

2009/11/13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能源报》2009年11月9] 温家宝总理将于11月8至9日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在11月2日外交部就温家宝总理即将对埃及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上表示,本届会议主题是:“深化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谋求可持续发展。”
  在当天的记者会上,有外国媒体记者针对中国对非洲石油等能源领域合作提问。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陈健这样回答道:“总体来说,在能源资源方面,中国对非的援助占中国对非援助总量的1/3。”
  明年贸易额争取达1000亿美元 能源领域合作是重头戏
  商务部资料显示,中非贸易快速增长。2008年达到1068亿美元,是2006年的2倍,2000年的10倍,提前两年实现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峰会上提出的“力争到2010年使中非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截至2008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到78亿美元。今年1月至9月,中国企业对非直接投资达8.75亿美元(非金融类),同比增长77.5%。      
  非洲是中国积极争取的石油来源地区之一。据有关权威部门预测,今后5年,全球石油开采量增幅的1/4属于非洲。今年2月,在中石油的网站上,赫然挂出了两条消息:一条是中石油与阿尔及利亚签署石油领域合作议定书;另一条则是中石油与埃及签署石油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南非新兴市场投资策略顾问公司执行长戴维斯指出,中国的需求带动非洲的成长。非洲目前每天出口100万桶原油到中国,占中国自国外进口能源的25%。
  据统计,中国在非设立企业近1600家,分布在农业、电信、能源、加工制造等诸多领域。去年对非洲总投资为54.9亿美元,相当于中国海外投资的1/1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陈小洪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与非洲的合作在总的对外贸易中占的比重还比较低,中非合作有非常大的潜力。自上世纪末以来,非洲各国局势越来越趋于平稳,虽然依然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但是总体投资环境相对安全。作为中非合作的重头戏,能源领域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非洲人民也非常支持中国的投资。”
  中非共谋发展引外媒嫉妒 专家称别理会“酸葡萄心理”   中非合作论坛会议的举办,西方媒体表现出了“酸葡萄心理”。眼红的西方批评人士称,中国对非洲的大部分援助和低息贷款是通过政府委派中国企业在非洲营造工程实现的。更有西方媒体极力将中国描述成“贪婪地四处寻找资源”的怪兽,并给中国戴上“新殖民主义”的帽子。对此,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随着近年来中国政府包括企业对非洲的援助和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来自西方国家的怀疑和指责之声便接二连三地出现,这实际上体现了西方国家对中国在非洲影响力快速提升的一种担忧。因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以往作为西方“势力范围”的非洲国家也意识到了寻求更多合作伙伴的重要性,同属发展中国家的中国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他们的首选对象,与中国更多的合作无疑会触动西方国家在这一地区的利益。这同时也是世界经济乃至政治格局重新构建过程中,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与传统的政治经济强国全方位博弈的必然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明对此有不同看法。她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说,中国与非洲的对外关系一直奉行平等互利原则,不存在变相掠夺非洲资源。西方媒体认为中国掠夺非洲资源是因为历史上西方尤其是欧洲对非洲一直掠夺,是西方媒体的政治敏感所引发的观点。中国与非洲政府部门交往,要警惕非政府方面的一些观点,中非正常互利往往被非政府方面所反对。   陈小洪指出,中国取消非洲到期未偿还贷款,一方面是因为非洲企业确实没有偿还能力,贷款的日期又比较久远,从长远的发展考虑,适当减免属正常。这种事情在国际上也经常发生,这样也减轻了当地政府的负担。对于国外媒体的报道,我们只需做好自己的事情,让别人去议论吧。   我国宜建立全面应急体系 企业应承担起社会责任   中国能源企业到海外开发市场,一直伴随着风险。11月1日,紫金矿业公司位于秘鲁的白河铜矿项目遭暴力袭击,两人丧生,两人失踪。紫金矿业副董事长蓝福生表示:“这可能是恐怖袭击,不是因为环保问题,当地人不希望外资企业进行投资。从环保角度来说,我们的企业是绝对符合当地各项政策的。”   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除了遇到当地民众不理解外,还会遇到政治因素的影响。如:中澳关系因为澳大利亚给“东突”民族分裂分子热比娅发放签证而转冷,能源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自然受到一些影响。   能源企业如何应对因政治因素导致的困难?   姜谦认为,企业对“走出去”的时机及区域的把握很重要。以中国在澳洲的投资为例,中国企业过去一年在澳洲的大型投资计划(包括已提议的,成功的以及失败的)多达14起。虽然金融危机以来,澳洲不少资源企业的经营都出现一定的问题,这也是中国企业能在此时大量进入澳洲投资的主要原因。但随着中国投资的大量涌入,这一类的并购已经超越了经济贸易的范畴,成为泛政治化的事件。因此,在中国能源企业今后“走出去”的过程中,多元化、多地区的投资将成为规避政治风险的重要手段。   刘明则认为,不仅是中国的能源企业海外投资会遇到困难,任何国家的企业在走出去时都会有风险。这就要求到海外投资的中国能源企业对过去的策略要作评估,除了对能源企业海外投资账目审核外,还应该建立企业定期报告制度。另外,能源企业不要因眼前的困难畏手畏脚,应该着眼于长远规划。制定目标后,不要理会媒体的评论和利益国的议论。   对于企业在非洲投资存在的风险问题,陈小洪提醒,企业一方面要正确评估和认识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企业要切实为当地居民做贡献,处理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承担起社会责任,注意生产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安全问题等,这样才能得到当地居民的拥护和理解。建议中国政府建立全面的应急体系,同时加强企业间的相互沟通与合作。    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