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我国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思考·上游业务篇(图)
行业要闻

我国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思考·上游业务篇(图)

2018/8/17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打造油气供给新动能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8-08-16]
  编者按: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石油工业的高质量发展、油气的高质量供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今年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做出全面部署,动员全体干部员工瞄准世界一流目标,坚持稳健发展方针,扎实推动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对油气业务发展,明确提出要“突出整体协调,提升主营业务价值创造能力”,强调国内主营业务当务之急是打好打赢“四场关键战役”,努力实现油气的高质量供给,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为深入贯彻会议精神,中国石油报从今日起推出“我国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思考”系列特稿,敬请关注。
  近年来,加快提升油气供给能力和质量的话题持续受到多方关注,如何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成为一个事关政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重大时代课题,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对油气供给做出重要指示。在集团公司2018年领导干部会议上,集团公司对上游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升油气资源保障能力做出全面部署,将打好勘探开发进攻战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供应的首要之战。会上,上游业务如何提升供给能力,提升供给安全质量成为讨论焦点,来自各个企业的参会代表谈潜力、说挑战、提建议,共同探讨上游业务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油气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向低碳化转型给上游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作为国内最大油气生产和供应企业,中国石油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责无旁贷。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推动油气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转型升级牢牢把握上游业务发展的主动权。

  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哪里?我们要把握好变革时代衡量上游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新维度,瞄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难题,以打进攻战的勇气,以打攻坚战的劲头,以持久战的韧性,一一攻克,打造油气供给的新动能,开启上游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石油产量及对外依存度变化图我国天然气产量、净进口量、对外依存度变化图
  集团公司2018年领导干部工作会议,打好勘探开发进攻战成为“四场关键战役”的首要之战。
  近年来,变革成为油气工业的关键词。创新,则成为资源瓶颈从哪里突破、技术难题如何破解、传统理念管理机制束缚如何突围的关键手段。
  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让效益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进口原油使用权和进口资质放开,给整个油气产业链带来新的冲击波;国内原油产量徘徊不前,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面临新挑战;国务院关于油气体制改革意见下发,油气体制改革进入新阶段……
  石油工业自身发展也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非常规油气异军突起,常规油气勘探开发难上加难,天然气发展经历需求低谷后,再度迎来发展新高峰……变革之下,石油工业从“大不大”向“强不强”转型升级发展诉求愈发紧迫。
  无论是国家能源战略结构和消费结构转型,还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抑或是能源企业自身发展都对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而在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即将撞破70%和40%高线的紧迫形势下,国内上游油气供给质量也面临着新要求新挑战,必须奋发有为,打好勘探开发进攻战,牢牢掌握保障能源安全的主动权。
  安全系数、供给成本、清洁程度
  ——高质量发展的三个主要指标
  安全供给能力是对上游业务最本质、最根本的刚性要求。此外,供给的成本、供给的绿色清洁程度,成为上游油气业务供给质量的重要指标。
  近期,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几组数据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2017年,我国国内原油产量继去年首次调减至2亿吨以下后,降至1.92亿吨的新低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天然气生产高歌猛进,连续7年产量超过千亿立方米,2017年产量比上年增长8%。中国石油的天然气生产更是取得首次突破1000亿立方米的历史性成就。
  当然,油气产量“一降一升”也加深了人们关于能源安全形势的忧虑。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30年中国原油消费量可能达到8亿吨以上,如果国内原油产量保持在2亿吨水平,对外依存度将超过80%。天然气的安全供应前景也存在隐忧。“我国一直保持着以国产天然气为主的多气源供气格局。如果国内天然气产量没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25年前,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突破50%的经验警戒线。”经济技术研究院天然气市场高级经济师徐博表示。
  “作为国内最大油气生产和供应企业,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责任巨大,迫切需要我们推动油气高质量发展。”集团公司政研室主任张华林认为。无论处于什么时代,提升油气安全供给能力都是对油气上游业务最本质、最根本的刚性要求。在今年的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下,油气安全供给能力不仅不能弱化,相反安全系数要不断提升,此外供给的成本、供给的绿色清洁程度也要纳入考量,成为衡量上游油气业务高质量发展的新标准。
  具体而言就是要站稳有效益的1亿吨,以及把握好天然气发展的时间窗口期。
  此前,原油生产一直强调的是1亿吨稳产。如今,效益也成为重要的考量。
  “低成本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的回答掷地有声,“当前,全球油公司的竞争已经从产能竞争转变为成本竞争,且这种竞争态势会一直持续下去。只有瞄准效益,大力推进低成本战略,才能在油价的起伏变幻、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效益与产量在中低油价时期往往是一对矛盾,尤其在原油生产上体现得更加明显。“当前要产出1吨油,措施工作量是以前的1.5倍,实现效益发展面临的是上产难、增效难、降本难的多难境地。”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王凤兰坦言。
  可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效益与产量又能形成有机统一体。目前,勘探开发业务人工成本、折旧折耗、勘探费用等相对固定成本占总成本的3/4以上,原油生产相对固定成本至少需要9000万吨产量才能覆盖,同时产量越高对固定成本的摊薄作用也越大。
  正是准确地把握住产量与效益和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中国石油上游油气业务提出要实现“十三五”期间原油有效稳产1亿吨以上的目标,把有效益与原油1亿吨稳产有机结合,寻求效益与产量的最优平衡点。
  “实现1亿吨有效稳产,勘探上要多找效益储量,扭转资源劣质化的被动局面。在开发上也要多在效益上做文章,把无效产能变成有效,把有效产能变成高效。”在领导干部会议分组讨论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赵文智表示。
  而提高油气安全供给的“绿色含量”,天然气需扮演好“顶梁柱”的角色。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一家独大,2017年占比超过60%。天然气占比仅7.1%,远低于世界24.1%的平均水平,显然不符合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绿色发展繁荣的需要。天然气作为优质、低碳、高效的清洁能源,是我国加快建设现代清洁高效能源体系的必由之路,也是化解环境约束、改善大气质量、实现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但天然气当前正面临着紧迫的时间窗口期。“无论对于中国还是世界,未来天然气都将成为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最重要的过渡型能源品种,预计未来10至15年是天然气发展的关键期。届时如果天然气没有得到规模发展,一旦新能源应用实现突破,天然气也将和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一样被替代。”经济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钱兴坤表示。
  技术关、成本关、协同展关
  ——高质量发展存在哪些瓶颈
  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呈现“四高”现象——高要求、高强度、高速度、高难度。技术、成本、质量、协同发展等诸多问题制约着上游油气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今年6月,我国陆上首口8000米的天然气井——克深902井正式投产。国内陆上“深井王”的诞生既宣告了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突破,也折射出国内油气勘探开发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呈现“四高”现象,即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对油气供给提出的高要求,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始终保持高强度,国内油气工业建设始终维持高速度,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将面临高难度。
  高难度主要体现在技术、成本、质量、产业链协同发展等方面,这些问题也成为制约油气上游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难题。
  从资源品质来看,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深入开展,资源劣质化程度进一步加剧。近年来,中国石油新增探明储量90%以上来自低渗和特低渗透,其中天然气探明储量大部分来自低渗透,新动用储量采收率呈现快速下降趋势。
  从油气勘探现状来看,向难向深已是必然趋势。当前,集团公司国内石油资源探明率已近40%,其中松辽等主要盆地探明率高达50%至70%,且大部分已进入岩性勘探阶段,战略发现难度越来越大。天然气资源探明率虽然不到30%,但近几年埋藏大于4500米的天然气储量占比达80%以上,四川、塔里木盆地目的层一般在5000至6000米以上,渤海湾盆地也向4000米以深领域发展。
  资源品质劣质化、油气勘探难度加大,给工程技术带来巨大挑战,技术能否实现突破成为油气业务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坎。
  从油气开发角度看,原油稳产难度越来越大,天然气产量增速变缓。近年来,原油生产呈现出东部递减加快、西部趋稳态势。若不能改变这种趋势,实现有效益的1亿吨稳产目标难度很大。2014年开始,天然气生产因资源准备不足、产量基数增大、年均递减加快、建产规模减小等原因,年均增幅仅为2.5%,上产速度明显放缓。
  从勘探开发成本角度看,控投资、降成本、增效益难度越来越大。2017年,国内油气资产规模是上市之初的4.5倍。同为1亿吨,总井数2017年比1995年增长了4.6倍,单井产量由5.7吨下降至1.6吨,造成油气成本和操作成本居高不下。
  石油天然气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勘探、开发,而是产业链上的系统工作,需协同发展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从油气产业链发展角度来看,当前普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在天然气领域,储运环节存在短板。根据国际经验,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一般不能低于天然气总消费量10%的红线,而目前我国只有4%左右,储气能力存在巨大缺口,远不足以应对调峰保供的严峻挑战。“当前天然气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要积极加快发展以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储备为主,适当考虑以气田为补充的供应安全体系建设。”徐博表示。
  战略升级、创新升级、变革升级
  ——高质量发展之路如何构建
  战略升级的速度要跑赢市场价值风向转变的速度,技术进步的速度要跑赢资源劣质化的速度,管理效能提升的速度要跑赢成本增长对效益侵蚀的速度,转型升级的速度要跑赢行业竞争对手动力转换的速度。
  在可预见的未来,国内油气上游业务高质量发展必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尽管油价有所回暖,但供需宽松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虽然此前上游领域的改革已初见成效,但固有的深层次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资源劣质化明显、稳产难度大、资产负担重、人工成本硬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下一步重点要解决的是质量和速度的问题,是结构和动力的问题。具体而言,战略升级的速度要跑赢市场价值风向转变的速度,技术进步的速度要跑赢资源劣质化的速度,管理效能提升的速度要跑赢成本增长对效益侵蚀的速度,转型升级的速度要跑赢行业竞争对手动力转换的速度。也就是要谋划好战略、创新、变革三篇大文章,构建上游油气业务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战略引领。面对“资源品位低、原油价格低、完全成本高”三重矛盾叠加的严峻挑战,若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战略升级。如何升级?中国石油上游油气业务明确了突出“高效勘探、低成本开发、加快天然气和绿色安全发展”四项战略任务,积极推动上游油气业务发展四个转变,也就是从重产量向重效益、从重地质储量向重经济可采储量、从靠投资动向靠创新驱动、从传统生产向精益生产转变。
  唯创新者强。当前油公司之间的竞争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在贾承造看来,实力比拼正规模竞争向科技竞争转变。
  高质量发展需要高水平的科技供给。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实力已经成为国内能源企业的领跑者之一,然而与埃克森美孚、壳牌等以创新闻名的国际石油公司相比,中国石油上游领域在原始创新、高端领域创新、关键领域创新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这就需要油气上游业务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新再升级,形成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具体而言就是要瞄准关键领域、关键技术,加大研究力度,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速度,加大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力度。勘探院副院长宋新民介绍,非常规开发技术模式应用3年的产量已达到常规注采井网10年的产量,足见技术对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尽管此前油气上游领域变革不断,也已取得初步成效,然而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下,变革力度还要加大,变革速度还要加快。体制顺则管理顺,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要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压减管理成本为中心,优化细化组织机构,压缩管理层级,推进扁平化管理。扩大自主权改革要再加码,要深化市场机制改革,建立以市场化为基础的工程技术服务价格机制,利用好相关政策,提高油田开发整体效益。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处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油气上游业务要持续升级,打好勘探开发进攻战,用智慧与胆魄将改革向纵深推进,以变革的强大动力推动我国石油工业稳健发展。
  观点·声音
  贾承造(中国科学院院士)
  高质量发展给油气上游业务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新的挑战。油气上游业务要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适应新趋势新变化,保证国内油气业务健康发展。
  一是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加快大发现寻找步伐。保证充足的油气探明储量不仅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基础,更是维系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石。要努力寻找新区新领域的资源,加快海洋深水、陆上深层和非常规油气资源的探索脚步,不断发现具有经济价值的油气资源。
  二是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发挥一体化优势,实现集团效益最大化。非常规油气的迅猛发展给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加快技术突破速度,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拓展高端业务,与油公司合作一同投入到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进程中,在改革中提升劳动生产力,提升技术实力,有力地实现降本增效。
  张志东(辽河油田总经理)
  上游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着眼于两个大局。
  一是立足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大局。集团公司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提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用实际行动打造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
  二是立足中国石油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大局,既有战略层面的决策,又有战术层面的安排,这是党组对我国石油工业基业长青的深入思考。上游企业需要深入领会,积极落实,为实现发展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赵贤正(大港油田总经理)
  高质量发展关键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需厘清“三个关系”,一是速度和质量的关系,讲速度又讲质量,稳扎稳打,优快运行,速度服从质量。二是规模和效益的关系,规模服从质量,效益优先,先算后干,增产更增效,增效更长效。三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一手抓增产,一手抓稳产,上得去,稳得住。
  高质量发展需优化“三个供给”,一是优化储量资源供给,二是优化生产要素供给,三是优化科技信息供给。
  高质量发展还需做好“三篇文章”,一是绿色生产文章,二是低碳循环文章,三是做好服务支撑文章。
  邹才能(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石油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须抓住“五大机遇”。
  一是页岩油机遇。未来中国陆上石油工业最具战略性的接替能源应是页岩油,须积极进行页岩油资源战略性的风险投资和工业化试验,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页岩油资源的工业化开采,成为世界陆相页岩油革命者。
  二是非常规天然气机遇。未来天然气增产主要来自致密气和页岩气等非常规气,要加快突破深层致密气和页岩气技术、产量和成本关。
  三是深海油气机遇。应加强深水钻采整体技术储备,加大参与海外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力度。
  四是LNG机遇。LNG具有灵活性、易储存等优点,在填补缺口、调峰等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公司应抓住机遇,加快LNG储运能力建设和市场布局。五是新能源机遇。加强新能源的超前研发和人才储备是能源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大势。准备一个油气重大风险勘探领域需要5至10年,而准备一个新能源的领域则需要10至20年。应及早投入和储备人才,高质量地实现从国际油气公司向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转型跨越。
  李忠兴(长庆油田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目前上游企业,特别是油气产量增长和国内供给的矛盾,需要进一步提供优质的储量,增加油气产量,为国家分忧解难,油气生产企业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上游企业工作对象就是油和气,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国家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的需求,持续提升国内油气的保障能力,这是中国石油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的具体体现,更是上游企业核心价值责任。长庆油田作为上游总量最大的企业,要紧紧围绕三个一流目标,提高站位,坚决打好勘探开发攻坚战,继续提高优质储量,贡献效益产量,确保5000万吨长期高效稳产。
  下一步,长庆油田在贡献油气产量的同时,必须着力补齐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认识、业务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短板,坚持创新引领、整体协调、绿色低碳、开放合作、共建共享,把持续深化改革贯彻到底,大力推进企业整体质量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