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涠洲油田群串珠成链铸“大器”
行业要闻

涠洲油田群串珠成链铸“大器”

2018/1/19   关键字:   来源:[互联网]
  [中国海洋石油报2018-01-17]
  本报讯(记者张光明通讯员张峙)1月14日,记者从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下称湛江分公司)获悉,涠洲油田群2017年油当量一跃成为南海最大油田群。更重要的是,通过该油田群的开发实践,海油人探索形成了从勘探、开发再到生产的一整套断块油田高效开发模式,为我国乃至世界类似油气藏的经济动用提供了方案。
  涠洲油田群所在海域地质构造“破碎”,油藏断块发育,最小断块0.3平方公里,最大不足7平方公里,勘探难度大、成本高、成功率低。上世纪80年代,多家外国石油公司来这里斥巨资勘探,1986至1997年先后发现并投产了涠洲10-3等2个储量小、开发经济性差的边际油田。他们不看好该区域发展前景,随后退出相关权益。
  湛江分公司接手勘探后,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推进勘探。起初,效果仍不乐观:6年实施6口探井,鲜有储量发现。2003年开始,湛江分公司进一步总结经验,创新思维,找到新办法:依托已开发油田设施,“滚雪球”式推进勘探,勘探成本由此大幅降低,探井随之增多,勘探成功率也由之前的30%提高到67%,新油田“雨后春笋”般被发现。
  不过,新发现油田多为边际油田,经济开发难度大。借用滚动勘探经验,湛江分公司再一次找到破解之策:对于已开发油田内部及周边通过滚动勘探方式发现的储量,依托现有生产设施进行开发;对于油田外围难以依托现有设施开发的储量,推行勘探开发一体化,即开发井设计兼顾勘探、有经济价值的探井保留井口尽快开发。他们还将多个油田联合起来开发,“以肥养瘦”。新油田开发成本由此大幅降低,相继投产,推高了油区产量。
  随着新油田的增多,油田群的油气生产处理工艺链条不断延伸、分级,建设成本高,管理难度大。对此,湛江分公司自2010年开始积极探索“一体化生产大工艺”,即立足整个油区,建立完善的油、气、水、电四张网,形成以涠洲12-1A平台为天然气处理中心、以涠洲12-1PUQB平台为原油与生产水处理中心、以涠洲终端为油气深加工和销售中心的“一体化生产工艺”格局。2013年格局形成。至此,油区14个油田、25座平台、164公里电缆、336公里海管等设施实现互通互联,促进了油区各种资源的有效调配与优化利用,最大限度释放了油区产能,且为后续滚动勘探与更多新油田的开发奠定了“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