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要闻  >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进程加快
行业要闻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进程加快

2009/2/9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2月5日2009年1月,中国的石油企业“走出去”传出好消息。伊朗国家石油公司与中石油签署了一项价值1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的油田开发协议,中方将开发伊朗最大的油田之一——北阿扎德甘油田,该项目是中国在伊朗取得的第二笔油田项目大单。
  这次的进展显然要比中石化2007年拿下价值20亿美元亚德瓦兰油田的合同容易,此前中石化与伊朗的谈判时间曾经长达4年。对比两份开发协议,新的开发协议条件比旧的优越。虽然也有严格的“回购”条款,但是此次开发并非通常仅涉及向合作方提供相应的技术、设备及人员的服务合同,而是有可能涉及到合作开发企业对油品的分成。
  国际原油价格的一路下行被认为是促成此次交易尽快达成的重要原因之一。2008年,伴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一路下滑,中东、俄罗斯等产油国纷纷传来减少原油产量的消息,市场分析人士认为,2009年,金融危机有可能继续蔓延,原油的消费需求可能持续萎缩,但对石油资源需求量相对较大的中国而言,石油企业却正好遇上了走出去的好时机。
  “原油价格低位徘徊、开采成本却居高不下,一些国家对国外企业收购国内石油资源的敏感度明显降低,限制也没有之前严格,部分经营不善的石油企业渴求新资本介入。”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们认为,2009年对期望走出去的中国能源企业而言,是一个机遇。
  事实上,中国有将近一半的原油需要进口,这个巨大的数字成为促使中国石油企业不断走出去的根本原因。作为原油的需求大国,中国却在国际原油定价上缺乏话语权。
  “石油作为工业的粮油,已经被打上强烈的政治烙印,各国都对其他国家并购本国石油企业、收购油田采取严格控制的措施。”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缺乏话语权,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中国通常只能被动接受。
  过去的15年里,国际原油价格从每桶不到20美元飙升至2008年最高位的147.27美元,旋即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又回到36美元每桶。除去通货膨胀的因素,国际原油价格在往高处翻了几个跟斗之后,又返回起点,并且调头向下。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油价具有很大不确定性,难以对国际油价走势做出准确判断。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石油需求明显放缓,特别是美国石油需求下降十分突出。2009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之中,石油供需基本面已经发生彻底改变,国际油价将处于弱势状态。
  表面看来,中国石油企业似乎遇到了走出去的好时机,但是,想要看到走出去的实际效果却并不容易。以中国石油公司为例,15年来仅收购成功一家国外石油公司,更多的是以参与油田开采的方式与国外企业合作。
  国际能源格局尚难改变
  中国石油企业试图走出去已经有很长历史。作为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企业变身跨国公司被赋予更多意义。
  15年前,中国从原油出口国转身变为原油进口国,国务院在政策导向上首次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发展石油工业”,此后,国外寻油便成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国有能源企业肩头的重任之一。政策导向转变的当年,中国石油中标秘鲁塔拉拉7区项目,以油气合作的形式迈出了走出国门的第一步。
  此后,中国石油中标多个苏丹地区的项目,2003年,中国石油海外原油作业产量达到2500万吨,开始涉足风险勘探,但是在公司并购上却一直阻力重重。2005年,中国石油成功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实现海外公司并购的突破。
  与此同时,一些国外的能源企业走进国内市场,进入中国人的视野。人们发现,加油站除了中石油、中石化外,还有BP、壳牌和美孚,跨国石油公司逐渐被中国大众所熟知,国际化运作后的石油企业优势凸现,国内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欲望变得越发强烈。
  但是,实现由国内石油公司向跨国石油公司转变显然并不容易。无论是收购国外油田还是并购石油公司,顺风顺水的时候并不多,中国能源企业走出去的道路不平坦。
  “现在国内的石油企业也面临一些困难,包括国内需求减弱、销量下滑、库存压力过大、盈利减少等因素,因此尽管国际油价较低,但进口的动力不足。”牛犁说。
  从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来看,像对澳大利亚、中东等资源国家,应加大油气资源投资合作力度,眼下是进行并购的好时机;而对欧美国家主要是加强投资合作,利用其先进的能源技术。
  对此,作为炼油和石化项目的主要工程公司之一,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的员工有着颇多感触。
  2006年,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的郑先生发现,中东地区的炼油项目突然增加,一直到2008年,为中东地区的国家建设炼油厂正成为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是这些国家却对中国的技术明显不信任,核心技术多通过中国向欧洲的发达国家购买。
  “以前我们都是购买他们的设备,现在正在试图购买他们的核心技术,现在的市场形势购买技术还是有一些价格优势的。”郑先生告诉记者。
  在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琦看来,尽管现在走出去要比以前容易,但是风险也同样存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石油的消费需求明显减少,国际石油的供给已经明显大于需求,此时扩张要考虑自身的实力和需求,不能盲目乐观。”
  他对记者表示,中国石油战略应当制定短、中、长期三种规划,“短期石油战略体现为完善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去‘高抛低吸’,最终影响国际石油价格;中期战略是,积极开展与石油消费大国如美国、日本的合作,争取国际石油定价的话语权,参与国际石油交易谈判,发挥石油消费大国对石油价格形成应有的作用;最终实现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技术创新,积极开发石油的替代能源的长期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