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报2011年9月7日]截至8月30日,吉林油田红岗采油厂原油日产达到1400吨,比年初增产120吨,在增产水平线上运行。是什么原因使综合含水率高达90.2%的老油田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宏观注水科学合理、微观注水适时精细,为实现红岗油田高效开发功不可没。
精细描述夯实注水基础
红岗油田1961年发现,1974年全面投入注水开发,经过近40年注水开发实践,形成了针对不同开">
当前位置:首页  >  勘探与钻采工程  >  吉林红岗油田发展注水技术实现高效开发纪实
勘探与钻采工程

吉林红岗油田发展注水技术实现高效开发纪实

2011/9/9 9:53:13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油报2011年9月7日]截至8月30日,吉林油田红岗采油厂原油日产达到1400吨,比年初增产120吨,在增产水平线上运行。是什么原因使综合含水率高达90.2%的老油田保持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宏观注水科学合理、微观注水适时精细,为实现红岗油田高效开发功不可没。
  精细描述夯实注水基础
  红岗油田1961年发现,1974年全面投入注水开发,经过近40年注水开发实践,形成了针对不同开发阶段特点的系列注水技术,达到水驱采收率45%以上的高效开发水平。曾四次荣获集团公司"高效开发油田"称号,被评为中国石油系统"油田高产稳产典型"、"提高采收率典型油田"的吉林红岗油田高效开发史,就是注水技术不断进步和完善创新的历史。
  红岗油田萨尔图油藏含油面积49.4平方公里,储层单层厚度薄,平均1.2米,含水率超过90%,采出程度达到41%,采收率接近50%。红岗科研人员运用不断进步的油藏研究方法,使油藏本质认识更加清晰准确,指导着开发过程中注水技术的形成、发展与完善。
  依据早期的油藏研究成果,红岗油田明确了萨尔图油藏实施早期注水开发的技术政策;后续又根据各个时期的开发特点和暴露出的矛盾,开展了多次深入油藏研究,为持续搞好有效注水奠定了基础。
  科研人员依据动静态资料识别不同开发阶段的主力出油层,确定的主力出油层连通好、分布面积大,占全油田含油面积50%以上;厚度大、储量多,占油田总储量25%以上。同时,定期重新划分判定主力层、接替层、差层,随着注采状况的变化,主力出油层也随之变化。他们运用以沉积微相研究为重点的储层精细描述,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最终形成了10种剩余油富集模式,有效地指导了注水模式调整。
  优化井网实现最大采收率
  合理注采井网是在精细油藏描述基础上,针对本油田的油藏特征,为建立有效的驱替系统,获得较高水驱储量控制程度,不断优化调整油水井配置关系,实现最大经济采收率。红岗油田投入开发后,针对各个阶段暴露出的主要矛盾,开展了两次注采井网优化调整。
  针对井网井距过大、产量递减加快等问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岗油田完成了一次井网调整,井距为425米反九点井网,水驱效果明显改善。
  由此,红岗油田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由81.2%提高到85.8%;水驱控制程度由91.6%提高到98.6%;采油速度由1.5%提高到1.9%;年产油量从35万吨提高到45万吨以上,并实现了连续稳产10年以上。油田水驱可采储量增加221万吨,采收率由28.5%提高到35.38%。
  红岗油田针对不同开发阶段的特点和主要矛盾,对注水时机、注水方式、注采比、转注时机、注水层段等进行科学优化,从而控制含水率上升,降低产量递减率,实现最佳采油速度和最大采收率,并在开发初期、中含水、高含水等不同时期采取不同注水政策,指导科学开发。如在开发初期,确定的"早注分注、强化驱替"注水技术政策,以"均衡注水"调控思想为主,使主力层注水获得较高产能,注采比由1.2提高到1.5以上,地层压力恢复速度0.3兆帕/年,阶段地质储量采出程度达到11.6%。
  把握核心精细调控
  随着红岗油田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井距、排距不断缩小,注采时间已经缩短至3个月以内,特高含水期更加敏感,已缩短至1个月以内。技术人员针对这种情况,采取"分层定量配水"、"注采综合调控"、"周期注水"的微观注水调控措施,进行精细注水调控,缓解不断出现的注采矛盾,持续提高水驱采收率。
  经过近20年的研究攻关,红岗油田形成了长周期间注、脉冲、层排轮注、复合、间注间采、大规模变周期6种适合本油区特点的成熟注水技术,实现了长期高效稳产。
  通过不断的完善创新和发展,红岗油田形成了独特而实用的精细注水系列技术,保持了较好的地层压力水平,有效控制了含水率上升,水驱采收率达到48%,储量措施率始终保持在1以上,地层压力始终保持在饱和压力附近,水驱采收率逐步增加,达到近50%,各个开发阶段采收率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