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3-07-08]日前通过终审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成果报告”显示,科考人员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已圈定11个可燃冰矿体,预测储量为194亿立方米。

研究人员在140平方千米的钻探目标区内,圈定的可燃冰矿体,矿层平均厚度达20米,且确定东沙、神狐两个可燃冰重点目标区。他们同时圈定南海北部陆坡可燃冰远景有利目标区,为实施可燃">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可燃冰利用诸多难题待破解
储运工程

可燃冰利用诸多难题待破解

2013/7/9 9:00:16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2013-07-08]日前通过终审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成果报告”显示,科考人员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已圈定11个可燃冰矿体,预测储量为194亿立方米。

  研究人员在140平方千米的钻探目标区内,圈定的可燃冰矿体,矿层平均厚度达20米,且确定东沙、神狐两个可燃冰重点目标区。他们同时圈定南海北部陆坡可燃冰远景有利目标区,为实施可燃冰钻探提供了目标靶区。

  该报告显示,南海圈定的可燃冰矿体饱和度最高值分别为25.5%、46%和43%,是目前世界已发现可燃冰地区中饱和度最高的地方。

  6月10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赴南海开始试验性应用。此次科学考察除研究南海的形成及地理和气候外,还格外关注一样东西:可燃冰。

  可燃冰的形成与海底油气的形成过程相似,且密切相关。在海底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将大量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形成可燃冰。外表上看可燃冰像冰霜,微观上看其分子结构像一个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着一个气体分子。可燃冰像固体酒精一样可被直接点燃,1立方米可释放164立方米天然气,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地球上可燃冰的储藏量非常大,且因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炭的50%,因此被认为是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新能源。

  我国先后于2008年11月和2009年6月在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永久冻土带多次成功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继加拿大、美国之后第三个在陆域钻获可燃冰的国家。

  尽管这两次陆域可燃冰的重大发现,对我国开采可燃冰技术有促进作用,但必须承认,相对于陆地,海洋对我们来说有更多的未知及不可控因素,海洋可燃冰开采难度更大。国际上一般首选在陆地进行可燃冰开采,我国也不例外。

  我国是为数不多的在陆上和海洋都发现可燃冰的国家,这为可燃冰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开采技术上,由于我们发现可燃冰时间短,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所以与国际上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可燃冰的勘探和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流体动力学、热力学、钻探工程等诸多学科,需要各领域的专家共同合作。由于在开采过程中会发生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因此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可燃冰的开采比较复杂。目前各国常见的开采技术包括降压开采法、注热开采法、化学剂开采法等。2001年,加拿大通过注入热水的方法首次生产出燃气,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已超过了产出的气体。

  复杂的开采程序使可燃冰的开发成本远远高于普通的天然气。科学家推算,即便采用减压法,日本开采可燃冰的成本也超过6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是日本液化天然气进口价格的两倍。将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进步,有望把成本降到天然气的水平。除开采成本高外,可燃冰的开发还面临着需要在地层中分解等难题。如果可燃冰连续分解,将导致周围地层温度下降,产量也就随之降低。因此,日本政府估计,商业化开采可燃冰最快也要等到10年以后。

  因此,无论是陆域还是海域,可燃冰开采都面临诸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