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石油报2013-04-23]作为国内专门从事海洋环保的公司,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下称环保公司)在“菌”上精耕细作,走出了一条高效环保的溢油污染处理之路。

“菌队”协力战潮间

溢油的治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环保公司把科研方向的重点放在了“菌”上。当时国内在这">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重油:能否分担能源安全重任
储运工程

重油:能否分担能源安全重任

2012/12/19 10:33:02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海洋石油报2013-04-23]作为国内专门从事海洋环保的公司,中海石油环保服务(天津)有限公司(下称环保公司)在“菌”上精耕细作,走出了一条高效环保的溢油污染处理之路。

  “菌队”协力战潮间

  溢油的治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环保公司把科研方向的重点放在了“菌”上。当时国内在这方面并没有深入的研究,但国际上已经有了应用生物法成功处理溢油污染的案例,其环保高效的特点让环保公司对它“情有独钟”。

  不过要找到合适的微生物并不容易,筛选菌种是一个纯“体力活”,这并没有难倒环保公司的科研人员。科研人员不断缩小范围,反复排查,终于筛选出200余株对不同产地原油都有较高降解率的烃类降解菌。

  同时,科研人员根据不同菌种的特性给它们重新“编队”和“重组”,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它们的“集团作战力”。为了提高菌类的抵抗力和繁殖效率,科研人员还给它们配制了“营养餐”,着重添加海洋环境所缺乏的氮源、磷源和其他微量元素。这些“营养餐”具有亲油和缓释的作用,恰好帮助这些菌类能跟石油进行长期的“亲密接触”。

  由于溢油对海岸线的污染主要集中在潮间带,这些地方就成了“菌队”的主战场。2010年,通过选取区域试验,室外条件40多天时间里原油去除率接近40%。

  菌类“上岸”天地宽

  经过一次次的调试,“菌队”的战斗力越来越强。据环保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副站长陈宇介绍,在最好的状况下,这些菌剂两周内的原油去除率达到了95%以上。不过随着海油下游产业的发展和陆地对石油污染治理的需求,研究人员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将这些菌剂用在潮间带,而是力图让它们能“登陆作战”。

  为此,研究人员开始着手研究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不过习惯了海上大风大浪的菌剂能否适应岸上的“风吹日晒”又成了研究人员所关心的问题。研究人员一方面对菌剂进行了改良,一方面给菌剂找到了“合作伙伴”。

  原来,诸如碱蓬、菊苣、苜蓿等植物也具有一定的除油效果,并且这些植物也可以给菌剂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把两者结合起来使得它们的威力更大。在试验中,一些原来被石油“扼杀”的土地终于又焕发出生机,曾经寸草不生的土地长出了玉米苗。

  除了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研究人员还在研究钻井岩屑污染生物处置技术,试图让这些菌剂跟钻井岩屑污染来一个“正面交锋”。经过菌类的“不懈努力”,试验区块在63天后竟然长出了小草,这在以前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记者黄英俊通讯员陈立志李岩)

开了中国重油开发步伐。

  近年来,中国积极鼓励重油开采,先后在12个盆地发现了70多个重油油田。重油热采技术不断成熟,已形成辽河油田、新疆油田、胜利油田、河南油田及海洋油区五大重油开发生产区。重油年产量已经占到全国原油产量的10%以上,i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