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代管道科技攻关拉开帷幕

  管道建设员工在施工一线

  2012年,中">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沧州炼化中型炼油企业排名跃居第二位
储运工程

沧州炼化中型炼油企业排名跃居第二位

2012/9/14 9:04:29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5461.jpg" />

  我国第三代管道科技攻关拉开帷幕

  管道建设员工在施工一线

  2012年,中国石油贯彻落实“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促稳定”的要求,全面加快油气能源通道建设,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力以赴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着国有企业的重要作用。

  这一年,中国石油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紧紧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以“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环境零污染和建设世界一流管道”为目标,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科技进步与自主创新,更加注重现场管控和管理绩效,全面加快能源通道和国内油气骨干管网建设。组织完成管道焊接里程高达6637公里,创造了我国管道建设年度最高纪录,使我国油气管道总里程接近10万公里;依托西二线这个巨大舞台,我国天然气管道工业关键技术、材料和设备实现国产化;依托西三线,瞄准西四、西五等更大规模管道建设,中国石油拉开了第三代管道工程科技攻关大幕,全面引领世界管道建设新潮流正在变为现实。

  中缅油气管道澜沧江跨越施工现场

  加快战略布局实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我国油气管道建设必须加速快跑。到2012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8.3%、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达到29.5%,我国能源安全风险逐年加剧。而加快能源战略通道和国内油气骨干管网建设,将使我国油气供应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

  事实证明,去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1500亿立方米,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比重占到5.5%,中国石油4万公里的天然气管网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否则,这个极寒的冬天将不会如此温暖,近期大面积笼罩我国的雾霾及其带来的污染将更加严重。

  2012年,是中国石油管道建设和投产任务最繁忙的一年。集团公司领导分赴建设一线组织指挥、多方协调,全力推进管道建设。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同步组织西二线、西三线、中缅油气管道、中贵、兰成、独乌和锦郑等24个项目建设,8个项目开工,16个项目投产。数万中国石油人奋战在管道建设一线,紧紧咬住“建精品工程,铸能源国脉”这一目标,“赛安全、赛质量、赛环保、赛进度和赛管理”,全面加快管道建设。

  在新开工项目中,中缅油气管道是我国四大能源通道的收官之作,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意义极其重大。西三线开工建设,开启了社会和民营资本首次进入国家重要油气工程建设领域的全新模式。锦郑成品油管道与其他管道一起将在我国中原腹地形成完整的成品油供应网络,助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中缅油气管道国内段是目前世界上施工难度最大的管道工程,中国石油调集2万余名精兵强将,大打旱季攻坚战,2012年完成管道焊接2346公里,以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和零地质灾害,实现又好又快建设。

  西二线深港海底管道是中国石油建设的第一条高压大口径海底管道,30年免维修开创了我国管道建设质量最高标准,工程建设以零整改实现一次投产成功,创造我国管道工程建设质量最好纪录。

  2012年,中国石油管道投产项目繁花似锦。西二线一干八支全线建成投产,把天然气送到了香港,把我国已建和在建的20条管道连接起来,在全国形成了一张4万公里的天然气管网,沿线23个省区市300多座城市的数亿人受益。长呼原油管道建成投产,确保了呼石化和长庆油田快速上产需求,对推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和建设西部大庆意义重大。独乌原油管道建成投产,中哈原油管道扩容至年输量2000万吨。中贵线中卫—南部段建成投产,缓解了川渝地区天然气生产和供应紧张的压力。湘娄邵管道建成投产,“气化湖南”战略布局落地生根,开始造福湖南人民。

  至此,我国建成了由西气东输系统和陕京系统,以及川气东送为骨架的纵横东西南北、连通海外的全国性供气网络,“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就近外供”的供气格局形成,在西南、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南及西北地区构筑成区域性天然气管网;中哈、中俄、西部、石兰、惠银、长呼等原油管道,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和中部地区构筑成区域性输油管网;以兰成渝、兰郑长等为代表的成品油管道,在我国西北、西南和珠三角地区建成了骨干输油管道,形成了“西油东送、北油南下”的格局。

  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建设实施,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祖国的天也因此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大众的幸福指数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抢占科技制高点引领管道建设新潮流

  在加快管道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贯穿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的一条主线。量质齐升,是2012年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的关键词。

  在西二线建设中,中国石油首次在世界管道建设领域大规模采用国产X80钢管新产品,用钢量比全球过去20年所用X80钢的总和还多。我国钢铁技术、制管技术以及管件生产技术由此完成了漂亮的“三级跳”,使我国管道建设技术在国际上拥有了标准上的“话语权”。

  2012年11月7日,我国首套20兆瓦国产试制电驱压缩机组在西气东输二线高陵分输压气站一次投产成功。从这一天开始,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三大关键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从此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带动了我国相关产业发展,仅西二线、西三线就可节约投资4.2亿元。大型长输管道大功率压缩机组在我国天然气长输管道领域堪比“两弹一星”。此前,全世界只有美国、英国、德国的大型企业能够设计制造和总成。

  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紧紧围绕当好领跑者这一目标,以科技为先导,以“设计系数0.8,钢级X90/X100”为目标,拉开了我国第三代管道科技攻关大幕,这是我国管道建设革命性的跨越。0.8强度设计系数科技攻关取得突破,并在西三线西段一类地区成功应用,同比节省钢材10万吨,节约成本近10亿元。通过X90/X100高钢级管线钢的研制应用,占领世界管道技术制高点,在西四、西五线管道建设可节约投资数十亿元。这还不包括因管壁减薄而减少的管道焊接工程量、管材运行费用等建设成本,社会经济效益凸显。

  “更关键的是,这让我们为中国更大口径、更高压力、更高输量的管道建设做好了准备,将成功破除我国管道建设发展的瓶颈;我国管道建设将由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低碳和节约发展。这是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转变发展方式的一大收获。”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吴宏总经理这样说。

  2012年,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科技亮点频闪:加强燃气发动机余热的利用,单站耗气量大幅降低。推广组合式过滤器应用,站场用地和工程建设投资大幅降低,全年运行成本大幅减少。今后在西四、西五线管道建设中,节约建设投资、减少占地和能耗将数倍增加。采用大型跨越设计、定量环境风险评价与地质灾害等专题设计,确保中缅管道建设全面应对山高谷深、跨越众多、地震地质灾害频发的世界管道建设难题。海底管道超大口径水平口无应力对接施工刷新了世界纪录。特殊地区管道建设关键技术X70、X80大变形钢管国产化及其应用,等等。

  这些都表明,我国管道建设已实现从量到质的跨越式发展。中国石油人站在全球视野这个高度,敢为人先,在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进程中抓住机遇,为跨越式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

  对此,集团公司领导指出:“在这个敢想敢为的创新时代,需要我们敢于创新、敢于否定过去、敢于否定自己、敢于否定前人。这就是创新。我们真干成了,就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西二线深港海底管道施工作业船

  中亚天然气通过西二线霍尔果斯首站输往我国

  强化管控和服务为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任何跨越式发展都与管理提升密不可分。为应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2007年2月,中国石油以&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