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报2012-08-01]

">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西气东输气化武汉助推清洁发展纪实(图)
储运工程

西气东输气化武汉助推清洁发展纪实(图)

2012/8/2 8:54:44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石油报2012-08-01]

  武汉黄鹤楼。闫维刚摄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控长江中游之咽喉,扼南北交通之要冲,地处中原腹地,是我国水陆交通之枢纽。因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的优美词句而得"江城"之名。

  2006年12月,来自国家能源大动脉--西气东输管道的"福气",注入江城这片人杰地灵的沃土。5年来,西气东输已通过淮武联络线、西气东输二线,累计向河南、湖北、湖南、重庆三省一市及西二线干线以南安全输气突破100亿立方米,为缓解两湖地区特别是武汉市用气矛盾做出了贡献。

  引得西气入江城

  能源变革天地新

  湖北省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发达,而煤炭和石油等一次能源缺乏。"缺煤少油乏气,水电资源开发殆尽"是湖北省能源的基本状况。能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4年12月,武汉市开始引入天然气,但是气量一直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2006年12月,西气东输淮武线建成投产,正式向湖北、河南输送天然气。2011年5月,西二线湖北段全线投产。武汉市能源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武汉市使用的气源包括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及中国石化川气东送管线,西气东输供气比重占90%以上。

  2005年,武汉首次迎来天然气,当年接收西南油气田天然气8234万立方米。年底,武汉市天然气公司管网长度为2300公里。2006年,西南油气田通过忠武线向武汉供气1.9亿立方米。此时,武汉市天然气公司管网长度为3106公里。2011年,西气东输向武汉供气8.25亿立方米,武汉市天然气公司管网长度已达4989公里。

  2006年,武汉市区内原使用管道煤气、管道液化气的用户基本完成天然气置换,但使用煤炭、重油等燃料的工业、商业、采暖锅炉仍然众多。出租车、公交车开始车用天然气改造,但规模不大,仍以使用汽、柴油为主。使用液化石油气的居民占多数。

  至2011年年底,武汉使用天然气的公交车共计5400余辆、出租车1.1万辆,加气站建成投产41座,日加气量达到50万立方米。武汉市区天然气居民用户达到130万余户,工业用户300余家,商业用户5240余家。

  在前几年天然气供应严重不足影响市场发展的情况下,2005年至2011年,武汉市天然气消费需求年平均增幅仍达到30%以上。7年时间,武汉市天然气管网从无到有,能源结构产生了巨变。天然气已成为武汉推进城市清洁空气工程、促进"两型"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能源保障。

  蓝色火焰耀万家

  清洁福气惠民生

  从柴火到煤炭,再到液化气和天然气,这些年,武汉市老百姓烧水做饭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武汉市"的哥"用上天然气,开车的劲头更足了。的士司机彭师傅说,以往烧油每天约需要150元,改烧天然气后仅需七八十元。据了解,燃油汽车改天然气汽车后,将节约大约1/3的支出。

  随着气源日趋丰富,2011年7月起,武汉天然气民用IC卡客户充值额度悄然调整,普通客户每月充值额度增加到60立方米,客户充值为每4个月1个周期,每个周期最高可充气量由2009年的限购160立方米调整为240立方米。

  据统计,2006年至2012年,西气东输已累计向武汉市供应天然气31.3亿立方米,相当于为江城替代原煤53.21万吨,相应减排二氧化碳707.38万吨、二氧化硫1.69万吨、二氧化氮2万吨、灰尘61.9万吨,减排效果十分明显。

  西气助力江城腾

  多元格局低碳兴

  天然气推广使用,为武汉市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改善带来了强劲动力。

  作为绿色能源,天然气在江城不仅用于百姓家庭炊用,在工商业领域也得到快速发展。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于冶金及加工业、陶瓷工艺加工、玻璃制造、汽车制造等各行各业。它的推广应用,在武汉这座以钢铁工业和制造业为主的工业重镇引发了一场能源革命。

  目前,武汉钢铁厂、卷烟厂、汉能电厂、武昌热电厂均是西气东输的用气大户。天然气的引入,促进了众多企业升级和转型,在减少污染排放、降低成本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武汉是拥有800万人口的华中重镇。天然气的引入,为提升江城城市品位、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幸福指数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保证充足的天然气供应,西气东输员工坚守岗位,为武汉人民带来源源不断的洁净能源,保民生,促发展,点亮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