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报2011年8月22日]当前,中国的能源工业面临三重挑战,一是供给,二是减排,三是国际合作。应对上述三重挑战,加快天然气发展是最现实的选择。通过提高本土天然气(常规和非常规)生产和加大进口贸易不仅能应对快速增加的能源需求,也有利于在增加供给的同时减少排放。
由于天然气是气体,与石油相比其运输储存都很不容易,所以天然气一直是一个区域的市场,不像石油有一个全球的价格体系和贸易体系。
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陈卫东:应开放天然气贸易的准入限制
储运工程

陈卫东:应开放天然气贸易的准入限制

2011/8/26 9:17:31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中国能源报2011年8月22日]当前,中国的能源工业面临三重挑战,一是供给,二是减排,三是国际合作。应对上述三重挑战,加快天然气发展是最现实的选择。通过提高本土天然气(常规和非常规)生产和加大进口贸易不仅能应对快速增加的能源需求,也有利于在增加供给的同时减少排放。
  由于天然气是气体,与石油相比其运输储存都很不容易,所以天然气一直是一个区域的市场,不像石油有一个全球的价格体系和贸易体系。
  贸易的本质是交换,供大于求时,买方主动,资源按需分配,卖方质优价低者赢;需大于求时,卖方主动,资源按价分配,买方出价高者得。事实上,国际原油市场基本上就是"资源按价分配"的,交易市场上,价高者得。不可否认,政治因素和实力原则时不时还会发挥作用,但日常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按价分配"的原则。天然气市场非全球统一市场的特征,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美国市场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价格最低;亚洲市场需求旺盛,价格最高。强大的刚性需求和经济上的支付能力,使日本接受了最高的LNG价格,获得了稳定的供给。欧洲与俄罗斯多年的博弈供需基本维持在某种平衡的状态,加上近年来大力发展其他可再生和洁净能源的努力,欧洲天然气价格居中,处在美国和亚洲(日本为代表)之间。
  中国对LNG需求的崛起微妙地改变着全球天然气市场的大局,中国支付的天然气价格差异性很大,取决于谈判的对手与交易的时间。中国可接受的价格不仅有与其他竞争者博弈和支付能力的因素,更有国内天然气价格差异大不统一的体系复杂的因素。
  对中国天然气进口贸易而言,国内外都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这是一个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天然气市场竞争博弈的时间。核心是"多元",规则垄断下的一对多,有可能大赢,但概率很低;开放下的多对多博弈,有输有赢,概率上平手的机会多,这就是为什么资源进口国的石油公司大多是私营的,开放竞争的原因。政策上中国应该开放天然气贸易的准入限制,要同时扩大对内和对外的开放。
  虽然近些年,中国的几大石油公司都在努力"走出去",通过数百亿美元的投资获得6000万吨/年的份额油,成绩斐然,但在国外多数专家和媒体看来,中国的石油工业管理体系还没有融入到整个石油体系中去,依然还很有"孤家寡人"的味道,至今中国尚未加入类似于IEA之类的国际能源组织和机构。与此同时,中国的石油公司积极地参与世界各国众多的石油天然气项目竞争,却对国内的项目设立了严格的准入门槛,又维持了国内寡头垄断的不变格局。
  天然气在中国还算是一个新兴的行业,而且很不同于石油行业,不宜套用现有的石油制度和监管体系,在生产和贸易领域都应该持开放的态度,鼓励创新,政府应该像支持技术创新一样支持制度创新。通过天然气领域探索新的开放引进来和开门走出去的新的合作政策与措施,进一步减低投资准入门槛,激励更多的资本和技术进入;进一步放宽走出去的条件,以世界公民的姿态参与全球的合作。
  中国需要改变自己才能更好更快地进入天然气时代。这是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合作的时代,没有独赢通吃,天然气领域展现了新的多元化合作共赢的机会,需要我们以时代的眼光和胸怀去拥抱和把握,错过去,就失去了未来,待以后再来争论对错是没有意义的。(作者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研究院首席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