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  我国启动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三期选址
储运工程

我国启动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三期选址

2011/3/25 9:17:37   关键字:   来源:中国石油石化工程信息网
用于盆地成烃潜力评价,但由于实验室生烃模拟条件与地下生烃环境相差甚远,其结果与地下实际生烃情况的可比性较差。
将成盆成烃成藏作为一个统一体
1978年,德国地质学家D.H威尔特根据蒂索生油理论,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套一维盆地模拟系统软件。从此,盆地模拟成为各国石油地质学家研究成烃成藏理论和指导油气勘探的重要手段。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石油地球化学家马贡提出"含油气系统"概念,强调应从烃源岩到圈闭的全过程来研究成烃成藏,这种研究方法很快得到各国地质家的认同,并在实际研究中普遍应用。
目前,将成盆成烃成藏作为一个统一体,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从定性到定量、从现象到本质来研究盆地石油地质问题,成为各国石油地质家共同研究和探索的方向。地质学家通过盆地升降过程中岩石、流体、有机质的物理化学场特征,定量分析研究盆地的成烃成藏过程和资源潜力评价。
为中国石化勘探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在国内相关产业和技术现状方面,我国在成烃成藏领域的研究基本与国外发展步调一致。基于我国陆相沉积盆地的特征,在干酪根热降解晚期生油学说的基础上,专家学者提出陆相生油理论。这一理论,有效地指导了我国陆相油气的勘探开发。然而,在成烃成藏机理研究方面,我国还存在许多基础性问题,需要在已有成果与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追本溯源,继续开展研究工作。
中国石化国内油气主要区块尤其是东部油气区块,已进入高成熟甚至特高成熟期,勘探难度不断加大。这些区块剩余资源量到底有多少,能否满足油田中、长期发展需求,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
针对成烃成藏机理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石勘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申报了烃源岩有限空间生排烃机理研究与应用项目。该项目经集团公司批准立项,计划经过为期3年的科技攻关,在东部老区油气勘探方面为集团公司勘探决策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
承担该研究项目的科技人员,将以全新的成盆成烃成藏理论为指导,按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和成烃温压环境部分阶段地层水呈近临界特性相结合的技术思路,采用有限空间热解生排烃模拟实验、流体与岩石物性参数、化学动力学与盆地演化地质条件等微观结构分析与勘探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不同演化阶段近临界地层水、有限孔隙空间对干酪根演化、生排烃量、烃类产物地化特征、油气初次运移的影响;通过深入分析含油气盆地演化过程中烃源岩孔隙流体、岩石矿物、沉积有机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重新审视与认识油气生成与初次运移规律,进一步深化烃源岩有限空间生排烃机理,丰富与完善成盆成烃成藏理论体系。
项目组将以东营凹陷主要烃源层和储集层为研究对象,抓住凹陷不同演化阶段与成烃成藏的关系,结合前期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东营凹陷沉积、构造和古地温演化史等,重点研究整体上升阶段的压力场特点、成烃成藏动态定量评价以及资源潜力分析。
专家指出,该项目研发所形成的技术方法,不仅可以更加准确、科学地计算油气资源量,避免因人为选取排烃系数和运聚系数所带来的油气估算的随意性,而且可以预测油气资源的分布位置,解决一系列制约油气资源潜力分析的理论、技术难题。预计该项目所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可直接指导油气勘探工作,为中国石化油气资源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1.5万公里以上,输送能力将达1亿吨/年。